警方揭秘倒卖银行卡的灰色产业链
众所周知,在通讯网络诈骗中,嫌疑人用的银行卡往往不是本人的。这些卡从何而来?为何有人愿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骗子?南通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妨害信用卡管理案揭开了端倪。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甚至已形成产业链。在此提醒市民,切勿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对外出售身份证、银行卡等,否则,害人害己!
骗子团伙倒卖1000多张银行卡
大部分银行卡被用于通讯网络诈骗、贩毒、行贿受贿等
2014年12月16日,,称有人冒用他人身份在柜台办理银行卡。警方调查发现,此人是一专门冒名办理银行卡团伙的“业务员”。
南通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侦办此案,并初步调查确认,该团伙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头目为冯某、江某、叶某等人。随后,,在湖南、上海、江苏等12个省市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去年4月23日,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在重庆、江西、江苏、上海等地同时落网。
警方查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4月,钱某、张某、刘某、陈某等人租住在湖南长沙某小区,通过网络销售包括银行卡、他人身份证、U盾等在内的“银行卡套餐”以及单独的银行卡。该团伙中的下线冯某、江某等人负责“供应环节”,其中江某提供资金并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身份证和手机卡,冯某负责招募办卡组领队和培训,再由领队招募办卡“业务员”,前往各地的银行网点冒名办理银行卡。
据交代,每办理一个“银行卡套餐”,办卡“业务员”从领队那里获得100元报酬,冯某、江某等人则以250元的价格收购。最终,该团伙以600元至1200元的价格通过网上出售“套餐”。
为了降低暴露的风险,犯罪团伙招募办卡“业务员”后专门培训,要求他们先用自己的身份证去办卡,熟悉整个办卡流程。每办好一张银行卡,都必须上交。冒用他人身份证办卡时,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撤退。
通过调取相关网店销售数据以及快递公司信息,南通警方初步统计,该团伙对外非法出售的银行卡达1000余张,购买者遍布全国各地。
“大部分银行卡均流向通讯网络诈骗、贩毒等高危地区,、集资诈骗、、行贿、受贿等犯罪活动。”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说。目前,。
三大因素导致冒用银行卡泛滥
警方表示,此类案件能发展成一个产业链,首先和公民自身防范意识弱有关。一些边远地区的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由于身份证挂失成本较低,挂失、补办工本费仅20元到40元,于是他们将自己的身份证以60元到80元的价格出售,然后自己再去补办新证。
其次,银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防范意识有待提高。由于银行业务考核指标中有一项是发放银行卡的量,为片面追求绩效与业绩,柜面工作人员放松对办卡人员的把关,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最后,。“此案中,嫌疑人通过网络销售银行卡,购买者先以其他物品名义拍下,但嫌疑人实际寄出的则是冒名办理的银行卡。”民警介绍,嫌疑人还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网络账号,这需要相关部门监督、查处。
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切记,看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江苏警方针对银行卡犯罪破案9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14人,挽回损失2100多万元。从查处的银行卡犯罪情况看,以恶意透支为主的信用卡诈骗仍为主要类型,同时伪卡盗刷的案件大幅上升,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高发。“封堵此类案件,除了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外,广大市民也应加强防范,切勿泄露个人信息。”上述负责人说。
首先,市民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依法合规使用银行卡,不得违法出售。,一经查实,卖卡者同样会被追究责任。”
其次,应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信用卡被盗刷或被人冒领银行卡。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电子邮件地址、个人职业信息等,不经意间泄露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犯罪分子可能冒用被害人的身份办理信用卡、盗用账户或骗领信用卡,给被害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最后,善用个人信用,根据个人能力消费,不得滥用信用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产生逾期记录,会出现负面的信用记录,将来会影响到个人申请银行贷款等业务。
(编辑:Lol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