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教师“缺席”幼教戳中当下教育痛点

导读:男教师“缺席”幼教戳中当下教育痛点

  前不久,一则高校男幼师毕业就被“劫走”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号称史上最难毕业季的今年,男幼师却成为“香饽饽”。事实上,不仅是幼儿,在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男老师也是稀如“国宝”。有专家说,在孩子的低龄教育阶段,男老师不应该“缺席”,应该想方设法鼓励更多男教师走进年幼孩子的教育领域。

  近年来,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上升,师范类学校更是出现女生“一边倒”现象,男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机构中,男性教师的匮乏引起孩子成长中出现诸多问题。尤为甚者,这种情况有逐年加重趋势,中小学教师职业对男性职业吸引力逐年下降。越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弱。通常认为,男性、女性之间兴趣本能的差异,而就中国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应试环境严重打压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地位低没荣誉感”抹杀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中小学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工资待遇偏低、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不高、缺少职业幸福感和优越感是主要原因。如果将之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进行比较,只要将当前教师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所谓教师待遇更是乏善可陈,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罢了。报道称,日本中小学男教师的比例比中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按照日本川口市一位小学教师的说法,日本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因为除了工资,他们每个月还有各种名目的津贴;中国尽管已经作出规定,教师工资参照公务员标准,但各地情况不同,以开封为例,一位小学教师介绍,教师月薪最高能达到3000元左右,而当地公务员可拿到四五千元。此外,地位偏低没荣誉感,老师成了“套中人”也折射出了当下教育之痛。有一句话在教师圈内广为流传:“one day as a teacher,always a teacher”。对此一个较为夸张、但还算形象的翻译是:“当你踏入教师这个行列后,就像被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再难与这个社会有过多交集,以至被社会的快速脚步落下,越来越远。”

  男孩和女孩的差别,绝不仅仅是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小便那么简单明了。解决男孩的教育危机,必须首先从承认现实开始,注重因材施教。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男教师“一师难求”,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男性角色“失位”,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社会迫切期待更多优秀男性做教师。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调动男性进入教师行业的积极性,破除男教师过早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男性甘之如饴做教师。

  破解男教师“逃离”困境,吸引优秀男性从事教师职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从局部进行细枝末节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短期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可适当增加男性比例,给男性更多机会。长远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提升教师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卡尔多改善”,即通过建立补偿机制,给予此类教师适当和必要的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职业之间的差距;二是“非帕累托改进”,即通过建立新的教师制度,、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从源头上减少男教师“逃离”的动因。
(编辑: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