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交通拥挤不能靠取消老人免费公交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实施后,本市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沪籍老年人免费交通制度,原社会保障卡副卡(敬老服务专用)的使用期截止到6月25日。也就是说,6月26日起,原持有敬老卡的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都需买票或投币上车。
早在10余年前就实施的“老人免费公共交通制度”,一朝被正式取消,原因耐人寻味。据相关报道披露,这一新举措有不得已为之的因素。正像一些上海市网民吐槽的那样,“上班时间一些老人偏偏也出来跟他们‘挤’”,“原本就公交资源稀缺,在早晚高峰期间,一些免费乘坐的老年人要么是晨练,要么就是买菜”等等,导致“争座”压力加大。我们姑且不论一些当地网民的说法和吐槽是否合理,但毋庸置疑的是退休老年人群没有“错峰”,确实加重了公共交通的承载量。一项资料显示,上海市有近300余万70岁以上户藉老人,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人数的日益庞大与现实上的“免费保障”已经日益形成巨大矛盾。上海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取消老人“免费公交”,应有缓解交通压力之需。
然而,上海市和其他大城市一样成为“堵城”、“首堵”,是“城市病”的表现。日益膨胀的人口规模,对于环境和公共资源的挤压急剧加大,上海已经不堪重负,公共交通的拥堵只不过是“生病”的外部表现。由此观之,即使让部分老年人可以“错峰”,因为“免费的取消”相对减少他们的出行率,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截至2014年6月,上海实有人口已达2433.4万。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来沪人口已达到982.3万,比2000年增长了183%,其中外来老人人群占比较高。进一步加剧了上海的人口结构矛盾和城市公共交通矛盾。
城市病是实实在在的,能靠“限制老人出行”解决吗?换言之,如果全国各地城市纷纷跟进,且不说“管不管用”,单就因此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也让政府受不了。上海市日前披露了取消“老人公共交通免费政策”后,网民和市民百姓对此予以否定性评价的不在少数。一些观点认为政府“治堵不力”,“拿老人开刀”是“无能”;一些观点认为政府给予老人“补贴”,仅及于户藉人口,这是对外来老人的不公,也是城市政府管理上的偏颇;更有网民直指政府有关部门,“老人不免费了”,公交还堵怎么办?如果全国城市“跟风”,取消“老人免费公交”必将千夫所指。所以说,上海市取消老人免费交通的待遇,不过是不适宜推广的小范围尝试,更不可能因此解决“城市病”。即使是严格落实了每名70岁以上老人75元到600元的综合津贴,政府拿出有限的钱为老人出行“买单”,“拥堵的城市”问题也将难以缓解。
2015年上海两会期间,,“虽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地方空间有限,但可运用综合手段对人口规模和结构实施调控。如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有序引导就业人口,加强城市管理,挤出城市发展负能量等。当前特别要加强前瞻性研究,重视规划对人口调控的引领作用。”外来人口增长过快,又没有相应的服务配套和完善,急剧增长的公众需求与城市公共资源保障严重不匹配,这是“堵”的真正原因。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各地大城市解决问题的“首选”。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加强城市人口调控,而不是继续坚持瞄准“GDP数字”和人口的税收贡献率,“有什么样的承载力,就‘养活’多少城市人口”,上海等大城市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了。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