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呈低龄、暴力、成人化特点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触目惊心,引发社会关注。作为全国首批少年审判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年来审理的40件该类犯罪作了调研。统计分析表明,目前该地区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多种特点,而且在全国其他地区有较强的普遍性。
从该类犯罪的动向看,呈现暴力型犯罪居多,侵害财产、人身犯罪居多,团伙犯罪居多,突发性犯罪居多和犯罪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其中临时起意、结伙作案的比重大,单纯模仿、小事酿成的凶案较多。
涉案126人仅26人住城区
调研涉案的126名青少年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有8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4人,中专、高中文化的有16人。其中有26人居住在农村,84人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含家在农村,父母在城市打工而租住),26人住在城区(含父母在城区打工)。
青少年犯罪案件涉案被告人作案动机普遍简单,手段普遍较为凶残,一些受害人当场殒命。在一起“5少年乱石打死8岁玩伴”的案件中,涉案最大的年仅15岁。问起作案动机时,他们说,就是想把玩伴身上的40元钱骗去玩游戏,怕受害人回去告家长而被父母责打,所以要把玩伴打死。
抢劫案突出,犯罪方法成人化。从曲靖中院审结的案件看,无论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还是抢劫案件,都表现出未成年人使用面具、绳子、钢管、刀具等恶性犯罪工具,并且在作案后迅速销毁作案工具、破坏作案现场,以达到反侦查的目的。在调研的4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抢劫案件有20件,为“江湖义气”而“帮忙”的故意伤害和其他案件各10件。
四类家庭的青少年易产生问题
纵观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可以看出,导致他们走上歧途的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冷漠与不负责任造成的。同时,不良文化的侵入也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案件情况看,有四类家庭的青少年易产生问题:一是父母离异,隔代抚养的;二是家教理念陈旧,方法粗暴,以过高要求代替关爱,以训斥代替教育,以打骂代替批评的;三是家长放弃教育或无能力教育,如一些人致富以后,不愁今后生活出路,整天沉迷于打牌等活动,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四是忙于谋生或应酬,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的。
。一些学校对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或直接采取停课、开除等措施。同时,大量农村青少年涌向城市流浪。有的集结成伙,出入网吧、影视厅,产生小头目后,在其操纵主使下扒窃、抢夺、抢劫,甚至成为毒犯的工具。
调研中,问及看到作案惨状是否害怕时,不少被告人回答说:“开始有点怕,过后看着与电视上的差不多,也就不害怕了。”由此可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里的血腥暴力镜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从劣迹苗头可预防犯罪
通过司法途径和立法程序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同时,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审判实践发现,青少年犯罪往往有一个从一些劣迹逐渐发展到犯罪的过程。在出现不良苗头的时候,及时加强管理、挽救,完全可以把他们从犯罪的边缘拉回来。在挽救、转化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在升学、转学等环境发生改变时,学校、家长应做好衔接,对有劣迹的青少年加强教育,避免产生管理的“真空”状况,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