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兼职陷阱”频出 学生如何正确“避雷”?

导读:暑期“兼职陷阱”频出 学生如何正确“避雷”?

  近日,媒体报道“长沙女孩暑假兼职,钱没挣到反被骗3万元”,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暑假期间,不少高中毕业生和高校大学生选择走出校园,找实习或兼职充实暑期生活。而一些不法分子,如黑中介或不良用人单位,利用暑期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乱收费、忽悠人、玩消失……种种“兼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得逞?学生兼职该如何正确“避雷”?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挣到的钱还没有交的押金多”

  “暑期兼职太不容易了,我打工挣到的钱还没有交出去的押金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高三毕业生林强(化名)在高考结束后来到呼和浩特市,想找一份暑期兼职,赚些零花钱。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他仅挣到240元,却已交出500元的押金和会员费。

  林强告诉记者,根据网上的招聘信息,他来到名为“校园实践网”的兼职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要想获得兼职信息,需先注册成为会员,然后下载他们的手机APP。

  “会员卡分为200元的‘一年卡’、300元的‘毕业卡’和520元的‘情侣卡’,甚至还有‘兄弟/闺蜜卡’。”林强说,他选择办了最便宜的“一年卡”。

  然而,林强手持会员卡却并不像中介公司所说的能享受到及时丰富的求职信息。“刚使用‘校园实践网’APP时,看到上面确实发布了不少兼职信息。但当我做完第一份兼职,再去APP上看,发现很多岗位不是已招满就是已过期,并未及时更新。”林强说。

  而当林强向中介公司询问兼职信息为何没有更新时,得到的答复总是“再耐心等等,过段时间就有新岗位了”。可这一等又是半个多月时间,招聘信息仍未更新,林强这才意识到自己交的会员费算是“打水漂”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交钱也难上岗,黑中介收钱不办事”的求职陷阱,在学生兼职过程中并不鲜见。

  7月10日,填报完高考志愿的安徽安庆考生郑明(化名)来到南京,他在58同城网学生兼职分类平台看到一家火锅连锁店招聘服务员的兼职信息,便在该网站注册并报名成功,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短信。

  郑明告诉记者,所谓的“面试”只是被要求交100元“押金”,作为购买工作服和“预赔偿”碗碟破损的费用。“面试”后,郑明苦等了3天,仍没有被安排工作,于是他与同样遭遇的应聘者一起去面试地点讨要“押金”,但无功而返,自己手上也没有任何凭证,只得自认倒霉。

  网络兼职平台不规范 违法成本低打击难

  记者随机浏览一些求职网站发现,许多兼职岗位介绍中写着“日薪100元,当日结算”、“不收取额外费用”、“押金离职时返还”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信息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一些黑中介或不良用人单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学生们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当中。

  这些“兼职陷阱”,有些会骗取学生钱财,有些会骗取学生的劳动成果,甚至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比如,收费陷阱:巧立名目收取中介费、保证金、培训费,学生交了钱却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合约陷阱:用人单位或者只定下没有约束力的口头协议,或者在书面协议中玩弄文字游戏,只约束兼职学生却不约束自己;劳务陷阱:以考试或者试用为借口,要求学生进行文件翻译、软件开发、策划撰写等工作,榨取学生免费劳动力。

  专家认为,学生之所以深陷“兼职陷阱”,除了缺乏社会经验、风险意识较低外,还因为网络求职环境复杂,兼职信息不透明,兼职渠道不正规。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类求职平台,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能轻松寻找到各类招聘信息。但这些兼职信息鱼龙混杂,一些兼职黑中介也趁机上网,设下不同花样的陷阱。网络兼职平台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网络兼职黑中介违法成本低打击难,也是暑期学生网络兼职受骗泛滥的原因。

  记者调查了解到,建立网络求职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已成为各界共同的心声。在淘宝上买到假货,购物者还可以给个差评,一定程度上可以拉低商家的信用等级,起到威慑作用。但求职平台上的招聘机构,很多都是一次性招聘,并非平台的常驻招聘机构,各类兼职黑中介趁机“打一枪换个地方”,改头换面之后继续忽悠求职者。

  南京市某基层派出所马警官说,暑期学生网络兼职受骗的案件很多,但案值一般都比较小,且诈骗团体多进行流动作案,警方难以追查,很难予以打击。“基层派出所会做好登记工作,集中上报市局处理,例如,通过通讯电话侦查是否为同一诈骗团伙连续作案。”

  正规渠道找兼职 留存“字据”签协议

  记者调查发现,求职网站是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即使求职网站有信息审核机制,也难以甄别所有的招聘信息。58同城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分为已认证和未认证两种,经过网站认证的企业相对可靠些,而对于未经认证的企业我们难以保证其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中华英才网客服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该平台会对所有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进行审核,对海员、演员等特殊行业,还需要招聘企业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但是招聘方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明作为企业信息,是不会公开展示在求职平台上的。”该工作人员提醒,通过招聘网站获取招聘信息虽然方便,但仍需要仔细甄别各类信息的真实性。

  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建议,学生最好通过省市人才服务中心和高校定期举行的实习招聘会来寻找兼职岗位。如果通过兼职中介获取兼职信息,一定要调查清楚中介机构是不是合法正规,有没有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人才中介机构设立的必要前提,,出现‘兼职陷阱’的可能性会更大。”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建议,实习兼职前要通过网络和朋友圈多查多问,尽可能获取全面、准确的兼职信息。“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不是正规注册的公司、有无黑历史、口碑如何,还有工作的具体情况,如工作内容、完成标准、结算形式等。”

  此外,“口说无凭,立字为证”,学生在兼职前还应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警方提醒,兼职学生与用人单位是基于合同关系而产生的民事行为,发生争议时处理的主要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未作书面约定,发生争议时会出现举证困难,,不能因为兼职时间短或者怕麻烦就不签协议。签订协议时,应认真阅读协议条款,警惕霸王条款和模糊信息。
(编辑: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