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补习班就范"病" 强势父母让孩子心理现问题

导读:一上补习班就范"病" 强势父母让孩子心理现问题

  暑假,原本是孩子最为快乐的时光。然而在现实中暑假却成为“负担”的代名词。不少孩子刚出校门,转而就被父母送进了补习班的门。只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孩子主动要求的?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被父母强制送进各种补习班的,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可想而知。

 

  12岁女孩因焦虑反复口腔溃疡

 

  12岁的女孩文文今年上初一,因为反复严重的口腔溃疡,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病,用了各种消炎药,漱口液仍是不好,最后开始擦生长因子。之后有大夫意识到这是孩子内心焦虑的一种表现,所以让家人领她来看心理门诊。

 

  “孩子舌头上的口腔溃疡面足有1.5cm,已经发黑。”当看到文文嘴中严重的口腔溃疡时,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吕翠主任既心疼又心痛,但是女孩的表现却很淡定,她告诉医生,因为自己总是忍不住去咬溃疡,妈妈为她配了塑料牙套,这样就咬不到舌头了。

 

  在沟通中,吕翠了解到,文文所呈现出的难以治愈的口腔溃疡,根源来自父母严重的焦虑感。文文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所以他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上大学,将来出人头地。

 

  因此,从文文上小学开始父母就给她报各种补习班。今年,文文上初中,从小学到初中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期,而父母又怕她输在起跑线上,给她报了数学、英语多个补习班,压得文文透不过气来。

 

  另外,文文的父母去年刚生了二胎,这在无形中也给文文带来了一种焦虑感,孩子内心会有一种恐惧:父母会不会有了弟弟不爱我了?

 

  “其实,文文是一个非常漂亮、高挑的女孩,但是她却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吕翠解释说,文文的情况就是父母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在心理学中,焦虑是一种能量,能量遵守守恒规律,在家中孩子是最弱的,所以父母的焦虑最容易传递到孩子身上。

 

  孩子一上补习班就“生病”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太强势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感、焦虑感,孩子就会呈现出身体上、心理上的问题。

 

  吕翠说,刚从消化科过来一个上初中的孩子,肠胃不好,总是胃疼。然而,血常规、大便常规、胃镜全做了都没问题。沟通中了解到,原来,父母给她的压力太大,为她报了多个补习班,自己不想参加补习班父母不同意,但是生病了就可以不去,由于人的潜意识最大的作用是保护自己,所以孩子的身体就替她“说话”。

 

  吕翠说,很多孩子在交流时都表达不想去补习班,只是无奈和被动去的。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的话,父母给孩子报补习班,无形中就是在否定孩子:你上课没有学好,你上课学习的能力不够。在潜意识中是对孩子的一个否定。

 

  吕翠曾经接诊过一个孩子,因为不想去学钢琴自虐自己,揪自己的头发,以至于头上有一块秃了。在诊室就诊过程中,小女孩也会忍不住揪头发。“孩子在用这种方式来反抗父母,缓解自己的焦虑。”吕翠说,其实,孩子在12岁之前兴趣是不固定的,但是这个时候不少父母认为,已经学了好几年,花了这么多钱,钢琴也买了,必须坚持学下去,为了让孩子继续学下去逼迫甚至打骂。

 

  只要有控制就会有反控制。“在压力和焦虑下,孩子总会有一种反抗的方式,来到这里的孩子有厌食、厌学、自虐、甚至吸毒的情况。”吕翠说,这些父母带着这样的孩子来看心理门诊的时候,都会说:我也不期望他考多少分,只要他健康就好……

 

  吕翠主任痛心地说,只有孩子将自己牺牲到这个份上时,父母才会顿然醒悟: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就好,而到了这个时候,不知父母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多少金钱、多少时间的陪伴才会找到原来那个健康开朗的孩子。

 

  临近出国,突然胸闷到要憋死

 

  23岁的李昊今年大学毕业,父母为他规划好在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留学。然而,就在要出国时,李昊突然心慌胸闷,感觉自己快要憋死了。

 

  后来急救车将他拉到烟台山医院,经过一系列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部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发现其身体均没问题。但是李昊一直有濒死感,随身带着安定,不敢自己出门。后经心内科建议转入心理诊室。

 

  在沟通中吕翠发现,李昊的父亲是位有着严重焦虑的人,尽管自己创业经济条件很好,不过当年大学考得不理想,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母亲是一个体会不到孩子感受的人,从小关注不到孩子的需求。

 

  另外,李昊小时候刚满月就被送给了爷爷奶奶抚养,当时奶奶去世时他非常伤心,有着非常痛苦的分离焦虑。这次要出国面临再次分离,小时候那种分离的创伤再次勾出来,在潜意识里埋藏很深但不能表达,像母亲一样不会表达情绪,于是身体来呈现这种焦虑,潜意识用这种方式来抵抗分离:我生病了,终于不用出国,不用跟父母分离。

 

  马上要上初四,中学生厌学了

 

  “马上上初四了,结果他不去上学了!”因为厌学两个月,王晨被父母带到了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自从上了初中后就不跟我们交流了,现在直接不去上学了,天天在家把自己关在房间打游戏,希望医生帮我们问问,看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父亲表现得特别焦虑。

 

  在沟通中,王晨告诉吕翠,自己有恐惧感,感觉有人在家里拿刀要杀自己。谈到对父母的印象,王晨感觉父母一直都是在批评、指责自己。“这就是从小经常受到父母指责的孩子,长大后跟父母的关系。”吕翠说。

 

  吕翠举例说,就像很多家长很爱说孩子: “你不要这么拖拉!”人的大脑有一层过滤网,潜意识听到的信息是“拖拉”,会认为父母是想让自己拖拉。这也正是一些孩子的不好习惯,家长越是说越是改不了,一直说孩子就真正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实际上,父母的话对孩子是催眠的,而从小对孩子说积极正常的话,孩子就会向积极正常的方向成长,这也正是说明语言是有“魔力”的。

 

  来自烟台山医院心理门诊统计显示,自5月下旬开始近两个月来,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翻了一番,其中,以初一、初三、初四,高一,高三学生最为集中。

 

  做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

 

  作为心理专家,有哪些建议是最想跟家长说的?

 

  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吕翠主任说,在心理学上,当孩子碰到一些诱因时,他会退行到婴幼儿时期,这时,父母就要将自己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所欠孩子的关注、无条件的接纳、以及陪伴给予补偿孩子。

 

  “任何时候做都来得及,18岁之前最好,7岁之前是最佳的,越小越好。”吕翠说,不要等到孩子心理真的出现问题后再醒悟,而在孩子小时候就尽量做好,让孩子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其次,父母要成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家长的陪伴、接纳、理解,尊重,以及对孩子的认可,都是家长对孩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孕妈妈开始抓起,现在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出现多动症自闭症,不合群、暴躁,所以妈妈在怀孕期间就要情绪稳定,丈夫的责任义不容辞。孩子3岁之前,只要让妈妈开心,那就是爸爸以及家里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而作为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现代社会的母亲会在家庭和事业的夹击中备感疲惫,但是控制好情绪、照顾并引导好孩子,是一个合格妈妈必要的修炼。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