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收费,迟早的局

导读:支付宝收费,迟早的局

  支付宝官方微博近日发布《关于支付宝部分服务规则调整的公告》,公告称从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超过额度后,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

  微信收费是开头,支付宝收费却不是结尾。虽说是“又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基本上还是对冲成本论的套路深深。不过,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支付宝12年扮演免费财务管家的日子结束,在用户粘性与忠诚度收割完毕之后,小碎步地收费,于市场逻辑而已,何尝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三方支付不是福利院开的,“第三方”承担的成本也是情理之中的。这就像滴滴和优步,构建市场的时候,难免赔本赚吆喝,可一旦圈地结束,砸出去的银子还是要收回来的。垄断定价是最好的办法,虽风险高、还挨骂,却占据优势市场地位,掌控价格话语权。比如对于支付宝来说,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停发,而据中国支付网统计,仍有85家在各地人行递交了申请并公示的“准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时候,要想入局成为线下有大规模支付场景的支付公司,门槛显然不是一星半点的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支付宝完成了收钱前的地位巩固和成本抛洒,秋天到了,收费贴补成本或走向盈利,总归是迟早的事。

  有网友深情感慨,永不收费的童话都是骗人的。当听闻“宝宝”收费,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些话,当然属于情绪之言。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马化腾就曾介绍过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业模式: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其实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是第三方支付一项很大的成本。据介绍,即使算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微信1月份的成本还是超过3亿。微信尚且如此,用户规模更大、支付场景更为频繁的支付宝,恐怕就更容易理解了。

  “宝宝”收费,基本宣告第三方支付的免费时代结束。只要这个市场格局暂时不变,只要收费不对支付宝产生更大的负刺激,收费的步子也许还会紧赶慢赶下去。眼下,对消费者来说,要做的无非两点:一是补上市场逻辑之课,不要相信“永远免费”的誓言,理性认知收费的性质与意义;二是斗智斗勇,想想其他的免费变通之计。而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如果脑袋聪明一点,也许会看到——“宝宝”收费或是争取客户的最好契机。在市场最为摇摆的时候,谁把服务做好、谁将真心奉出,谁就能吸粉无数。

  一句话,不是支付宝“变了心”,而是免费终有“保质期”。市场的敏感与警惕,点到垄断为之,口水不妨散去。
(编辑:万兔思瑞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