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涂鸦留名”也需管理者反思
近日,北京房山怪石景区十余处景观石上出现红色笔迹涂鸦“陈志成”。一夜之间,陈志成的名字通过媒体曝光传遍大江南北。虽说他希望能“留名”天下的愿望“成真”了,但来自网上网下的批评声音却更让他羞愧万分。尽管他努力地清除那些他曾在景区里石头上的红色涂鸦笔迹,仍然有人呼吁,对“涂鸦留名”的惩戒可以更严厉。
陈志成“涂鸦留名”的不文明行为确实不能姑息,。而陈志成也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担责。然而,仔细品味这件事,除了陈志成要接受批评谴责外,我觉得景区管理者也应当反思。
景区“涂鸦留名”现象,不是陈志成的发明曾经,“丁锦昊”在埃及神庙上刻字,“梁齐齐”在故宫文物上刻字,还有更多景区的“到此一游”,诸多不文明现象,不胜枚举。而此番“陈志成”的大名竟然在景区留下13处,在谴责其素质低下的同时,是否应该想想,涂鸦13处得用多少时间?能在这么多处涂鸦,竟然没有人尤其是管理者发现?最终还是网友爆料才成为关注的热点,才有了后续的动作。
景区管理存在漏洞不可回避。众所周知,景区禁止乱写乱画早已不是新的规矩,应该成为所有景区监督管理的重点之一。如果景区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多方施策,采取设立警示牌等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同时,,就会使想“涂鸦留名”者受到约束。以此事件为例,如果景区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至少陈志成不会成功地在景区13处留下涂鸦。再深入分析一下,如果不是有网友曝光,可能陈志成也不会出来认错,清除自己涂鸦笔迹,甚至可以继13处涂鸦后,还会有新的“创作”。
现在,陈志成成了反面教材。在被网友曝光后,陈志成很快就站出来道歉了,并保证会将景区的印记彻底清除,还呼吁其他驴友要文明爬山,不要犯自己这样的错误。我想,景区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一方面举一反三,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文明旅游指南以及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德法并重的旅游氛围,让人们懂得,在景区乱涂乱画不仅不道德,也触犯相关法律,最终要付出代价的,进而杜绝不文明行为,把文明旅游记在心上。
(编辑: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