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指定监护人的程序

发布时间:2021-02-26 01:31:15


  生活中往往有个弱势群体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不是每个小孩都有父母的陪伴,有些小孩因为各种原因一出生就变为孤儿。那么这种情况谁是他们的监护人呢?在我国,失去父母没有法律监护人的,是可以由村委员指定监护人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村委会指定监护人的程序供大家参考。

  一、村委会指定监护人的程序

  我国《民法通则》第17条“ 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于指定监护做了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一)至(五)项所列人员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有关组织即依法进入了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的阶段,既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行使指定监护人的权力,又有义务根据所了解掌握的情况主动为当事人所涉及的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直至依法作出指定的决定并通知被指定人。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三、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必须承担以下职责:

  1、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

  3、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学校科学、文化等知识教育;

  5、照顾未成年人的生活;

  6、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7、代理未成年人进行与其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8、代理未成年人进行诉讼;

  9、保证未成年人不得早婚;

  10、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1、保障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共同居住;

  12、公安机关汇报和请求帮助;

  13、代为赔偿;

  14、监护人不得允许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童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未成年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可以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村委会指定监护人的程序的法律知识,欢迎登录网站,将提供免费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