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虐待、遗弃行为的处理方式
发布时间:2019-09-05 04:56:15
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等。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抚养、扶养的另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违法行为。2001年婚姻法修改,除强调了原有的处罚方法之外,还对虐待、遗弃行为的受害者扩大了救助方式。
推荐阅读:婚姻法全文
一、社会救助:
《婚姻法》第43条第1款:“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第43条第2款第1句:“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第44条第1款:“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二、行政处罚:
《婚姻法》第43条第2款第2句:“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第43条第3款:“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三、民事救济:
《婚姻法》第44条第2款;“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婚姻法》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四、刑事责任:
《婚姻法》第45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最新资讯
-
08-30 0
-
08-16 0
-
08-14 1
-
08-17 2
-
09-01 1
-
08-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