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婚介诈骗集团调查上海婚姻

发布时间:2019-08-21 09:25:15


  
2005年3月20日,海南省海口市第一看守所,。跨出监舍的铁门,在看守所内外两道高墙之间的小块空地上,他抖抖索索地借故多呆了几秒钟。

    被海口市警方3月4日逮捕的苟某某显得神情委顿动作迟缓。,“别看他现在挺老实的,在外面骗死人不偿命,现在,我们都把苟某某叫做‘黎叔’”。事实上,以“经营”一个行骗全国的婚介诈骗集团的“创造性智慧”,一些公安人员称,苟某某并不输于《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 

  “大鱼”现身

    2005年初,,信中,受害人孟女士详细记叙了自己通过海口一家婚介公司征婚的过程,在付出不菲的中介费和极大的期望之后,孟女士和所谓的婚介公司以及征婚对象失去了联系。孟女士相信,她遇上了骗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信中受害者的受骗过程大多高度相似。从2004年初至2005年初,,陆续破获四起婚介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受害者遍及全国,达数百人。

,从2004年底开始,。

    在对这些举报信的内容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和辨别后,,有迹象表明,很多诈骗行为出自一家婚介诈骗公司。

    根据山西举报人孟女士信中提供的一些关键线索,警方发现,众多出现在广告中的婚介所,都与一个“八面鸿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有着密切关系。以各种名字抛头露面的婚介所,实际上都由“八面鸿丰”控制。

    随着警方侦查行动的深入,主犯苟某某逐渐被确认。在近3个月的侦查之后,警方摸清了“八面鸿丰”的经营地址和活动规律。2005年3月4日早上,在对“八面鸿丰”的3个经营窝点布控之后,刑侦支队的王必飞在海口某高级住宅小区楼下将正要驾车外出的苟某某一把摁在了车门上。

    苟某某随即被带往各经营窝点。在华海路某商住楼内,“员工们”甚至没有怎么在意老板的到来,还是各忙各的。在刑侦支队长林康的示意下,苟某某把戴着手铐的双手举到了胸前。

    “一进门我还吓了一跳,我们都没想到他雇了这么多人,”干警王必飞说,“支队总共才去了十一二个人,结果那天抓到的人比我们自己带去的人还多。”

    海口市警方确认,苟某某在海口市华海路及义龙路两栋商住楼内包租3处场所开展诈骗活动,在华海路某商住楼内苟某某竟然包租了整整一层楼面共十多个房间,警方一共抓获犯罪嫌疑人近20名。

    在随后的搜查中,海口市警方共查获诈骗用电话、手机、小灵通近百部,汽车一部,各类银行卡50余张,存折20余本。在苟某某设立的档案室中,记录诈骗经营活动的“会员名录”近百本。

    警方还惊奇地发现,苟某某居然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受害者群体分析及媒体广告投放分析,材料多达数十本。一名干警的第一反应是,“他们还挺爱学习的”。在另一间办公室内,警方查获苟某某投放过婚介广告的全国各类杂志上百种近千本,刑侦支队长林康叫人把杂志叠起来铺在地上,竟覆盖了整个房间的地板。

  

    仅根据查获的“会员名录”,警方初步估计受害者超过5000人,几乎遍及全国除海南和台湾以外各省,在一本较新的名录上,甚至记载着一名德国人曾经缴纳了征婚中介费800欧元。

    海口市警方认定,苟某某诈骗婚介团伙为近年来破获诈骗团伙规模最大,受害者人数最多,诈骗经营活动牵涉面最广,社会影响最恶劣。

    苟某某被拘留造成的影响也似乎在印证警方的判断。据说,海口市的黑婚介纷纷变得异常警惕,许多开业已久的黑婚介缩减甚至暂时停止了活动。“黎叔”在江湖上的名声可见一斑。  

  “科学管理,公司经营”

    苟某某,原名苟世贵,四川仁寿县人,初中学历,早年养过长毛兔,在海南开过兔场,还做过鸽肉加工厂厂长,办过旅游公司,但都不太如意。对于自己的这一系列经历,苟世贵如今都还有些得意,在看守所内的审讯室里,苟世贵说,漂泊江湖十多年,操作过多种生意,他成了一个“才能比较全面的人”,尤其是管理经营方面的才能。

    2003年年中,因SARS的原因无旅游生意可做的苟世贵又开始寻找合适的“商机”,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大量刊登的婚介广告,他一眼看出了这些充斥着谎言的广告背后蕴藏的商机。

    他开始收集各类杂志,有目的地仔细分析研究各类婚介广告,还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在海口某婚介公司任职的何某。在一次酒酣耳热之后,何某将他任职的婚介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盘托出,苟世贵听完,即决定了自己的“投资方向”。

    在新生意开始之前,近年来流年不顺的苟世贵专门请了一位高人给自己算命,高人称,苟世贵命里缺水缺土,并给苟世贵改名苟某某。苟某某瞄准了投资方向,又经高人点拨,立即开始大干一场。

    2003年下半年,苟某某注册成立了“八面鸿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租下义龙路某居民楼一套房间办公,对外宣称主营货运信息。

    最初的八面鸿丰,员工实际上就苟某某和妻子汪某加上一两个亲戚。苟某某一出手就气势夺人,他一开始就联系了全国各地近30种杂志投放婚介广告,对选定的其中几种“优秀”刊物,苟某某还采取整个包下杂志广告的办法。按平均每月每本杂志60条计算,苟某某第一个月就投放广告近两千条。按照平均每本杂志发行量1万册计算,2003年8月,全国就有30万册杂志上共出现苟某某投放的婚介广告1800万条。

    玄妙就在于苟某某投放的广告之中,苟某某承认,最初的广告,都是他一手编撰的。历览广告内容,“创造”出来的征婚者中,女性多为“富婆”,“董事长千金”,“有家族产业”;兼有“美貌少妇”,“愿资助男方发展事业”。而男性多为“港商”,“华侨”,“军官”,“政府高级公务员”。

    在2005年3月期的《××生活》杂志封三上,“某女,海南美少妇,经营家族连锁旅游企业,事业成功,离异,寻正派健康男士共同生活并经营产业,亦愿资助男方发展事业”;2004年10月期《健康××》杂志页脚,“空军上校,丧偶无孩,前途远大,收入稳定,有住房”;2004年12月期《××故事》封三,“港商,家资千万,老年丧偶”......

    苟某某信马由缰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一条条广告中描绘了一个个沉沉欲坠的馅饼。

    上钩的人陆续从全国各地打来应征电话,第一单生意是在2003年8月做成的。一名离异妇女打进电话,希望和某“空军大校”交往。苟某某的老婆汪某作为介绍人,假装接通了“空军大校”的电话,苟某某亲自上阵。

    电话中,苟某某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执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你把你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我回头打给你”。对方刚刚要说号码,苟某某的老婆立即拿过话筒,提醒说必须先缴纳中介费用才能互换联系方法。

    结果不出所料,离异妇女很快把钱打到了指定的账户上,至于“空军大校”,苟某某说,“记不清到底怎么处理了,反正找个理由,说不适合,打发掉就行”。“主要一是投其所好,二是欲擒故纵”,苟某某说,只要技巧把握得好,大多数应征者会乖乖交钱。

    婚托们要假扮多个角色以应付不同的应征者,为了不发生混乱,严格管理,苟某某还发明了一种“角色表”,分为三栏,左边第一栏写负责婚托姓名,第二栏是应征者详细资料,第三栏则是“富商”“军官”等应当假扮的角色。

    苟某某定下的收费标准不贵,每人400块。但由于应征者络绎不绝,这几乎是个无本万利的生意。苟某某的生意迅速做大,老家的小舅子、堂兄表弟纷纷被拉来充当婚托。即使这样人手仍然不够,苟某某开始公开招聘员工,到被拘留之时,苟某某已经雇佣了近20个婚托。

    苟某某交代,以最近结清的两个月为例,2004年11月利润为37万,12月为31万。

    高额的利润与苟某某“科学的管理”分不开。业务发展之后,苟某某即不再管理具体业务,他把小舅子汪某提拔为经理,管理员工。20个婚托分为10组,每组单独取名,例如“特区”,“金桥”,“情缘”等等,以组的名义单独发布广告和接受业务。

    组与组之间按照假扮角色的年龄、身份等做业务划分,几乎不交叉重叠。每组单独记录“会员”情况并做账。

    苟某某声称,他还实行“人性化管理”,在每月发放的工资条上,苟某某会根据各个员工当月的表现,写上一两句评语。

    2004年11月一张工资条上写着:“这个月你组业绩下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争取下月和金桥组持平。”2005年2月的一张工资条上写着:“春节已经过完了,你怎么还不收心。把精力放到工作上来!”

    苟某某说,“简单几句话,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

    但苟某某并不总是“谆谆教导”,“他会经常警告我们,不准把内部的事情告诉外人,否则要受惩罚,”婚托王某说。

    随着“事业”的发展,苟某某开始引进“专业人才”。他专门聘请了原海南某集团内部刊物主编周某担任广告策划。周某1980年代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安徽某中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后下海生意失败,进入该集团工作,还兼任《××建筑报》驻海南记者部主任。

    周某的生花妙笔更胜苟某某一筹,他利用会员资料和已发布的各类征婚广告,随意组合编写出一个个条件诱人的征婚者。周某还潜心分析受骗者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根据不同的受害者心理,将广告分类,大大增加广告的针对性和欺骗性。

    周某甚至和苟某某一起对投放广告的每期杂志进行广告回馈效果分析,根据杂志的投放效果,列出各类各种杂志应该投放的广告种类并进行效果排名,每月调整广告投放内容和数量。在警方查获资料中,就有成册的周某打印出的媒体效果表。

    “大多数婚介操作基本和我一样,但是我的管理比较上档次。”苟某某颇有几分得意地向警方说。在被捕当天,苟某某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几本管理类书籍,“最近常看的书是《管理策略一百例》和《向李嘉诚学处世》。”苟某某说。

    海口市警方也认可这一点,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近年来破获的“管理最科学、公司化最彻底”的诈骗犯罪集团。“黎叔”的队伍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若不是及时破获,照这样的“高速”发展,将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财神“王大哥”

    苟某某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大手笔又精细准确的广告投放。到被拘留之时,苟某某的媒体投放名单中,已经包含全国上百种杂志。包括情感、女性、故事、幽默、健康、中老年各类,从低端的打工类到中高端的女性、时尚类均有涉及。

    苟某某称,平均每个月他会投放广告20万。苟某某偏爱杂志,他坦言,根据研究,对于婚介广告来说,杂志存在时间长,阅读人次多,还利于保存联系,是上佳选择。

    大手笔的广告投放使苟某某在江湖上迅速扬名立万。当然,在对外联系业务时,苟某某一概使用假身份证,姓名为王刚。

    “王大哥”这个财神爷和很多杂志社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武侠××》手里还代理着其他5家杂志的广告,苟某某连同《武侠××》将6本杂志的广告全部包下,为了表示长期合作诚意,还主动提高了广告价格。在经营后期,苟某某已经不满足于单纯投放广告,而是把一些重点刊物整个包下,除刊登自己的广告,余下的再转手卖给别人。

    “王大哥”出事的消息已经迅速传播到很多杂志社,当记者假扮婚介所开办者跟《武侠××》联系时,这家杂志广告部负责人还在替“王大哥”惋惜,“王大哥”每个月给《武侠××》带来的广告额是两万多元。

    送上门来的利益与责任从未被追究,使那些杂志无所忌惮。记者声称是“王大哥”的朋友,并向《武侠××》假意提出希望接手“王大哥”的生意,广告部的负责人透露说现在已经有广西柳州和广东的两个婚介老板提出了接手意向,但看在“王大哥”的面子上,完全可以谈。

    记者试探说,工商执照还没办下来,婚介广告内容肯定会“比较夸张”,《武侠××》爽快回答,没办下来也可以先把广告登起来,至于内容,只要你预交4000元广告费保证金,随便写。

    记者再找到苟某某多年的合作伙伴、杂志广告代理人石某。石某专门为婚介、医疗、保健品等杂志广告进行代理,手里包下了数十家刊物。

    石某指点记者,假身份证就能办个工商执照,然后只要有钱,什么都好说。至于内容的真实性,石某哈哈一笑,“比如军官,你不要说他是上将,说是上校就可以了”。

    对于因广告造成的消费者投诉,杂志一概不管。在河北的某杂志广告页上,杂志社用很小的字体登着这样一句话,“所刊登广告内容真实性,请读者自行判断,所产生纠纷,本刊概不负责。”

,由于现在黑婚介采取的撒大网行骗方式,个人受骗金额太小,取证又困难,黑婚介们本身隐蔽性非常高,办案成本很大,基本上对个人和小群体的投诉“爱莫能助”。

    而对于大量刊登虚假广告的杂志社,,要是海南的杂志还好办,但黑婚介们基本选择外地杂志,他们无权管辖;再说要证明刊登虚假广告,取证又十分困难。

    苟某某还在不断的扩展和完善这根金灿灿的利益链条,为了结交更多更好的杂志,苟某某热衷于参加各种期刊研讨会。去年由某著名杂志社在西安主持举办的“全国妇女生活类期刊研讨会”上,苟某某便前往参与。

    在高参周某的研究策划下,苟某某甚至计划自己办一份杂志,海口警方收缴到周某专门为此撰写的厚厚一份“期刊投入产出研究”,阐述了自办期刊的益处,并详细规划了自办期刊的步骤。  

  “情感弱势群体”

    3月17日,苟某某被拘留后13天,新疆籍的方女士(化名)从工作地邯郸坐了两天火车再转长途汽车来到海南,她是来寻找一位“海南富商”。

    在2005年3月号的某杂志上,方女士看到了一条征婚广告,“海南富商,已婚,因妻子不能生育,愿寻身体健康女性为其生育,产子后一次性付给60万”。这条信息正是由苟某某下属的“特区”组发布。

  

    方女士2002年借高利贷20万做皮箱生意,经营不善血本无归,因为欠债,丈夫提出离婚。

    她的生活简单而乏味,仅有的乐趣之一是晚上下班后在家里看看一些情感类杂志。这次她被“特区”婚介刊登的这条广告吸引。她想,“如果生下孩子,拿了60万,就能回新疆过正常生活了”。

    3月初,方女士与“特区”进行了联系,并且与“富商”通上了电话,“富商”居然对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方女士非常满意。方女士随后缴纳了会费,在又通过几次电话后,“富商”失踪了,连婚介所的电话也再也打不通。

    在考虑了几天之后,方女士决定南下海南,寻找“富商”和“婚介所”。3月17日中午,在海南漫无目的的方女士再次拨打婚介所的电话,。为了收集受害者证据,警方将婚介所的几十部电话重新铺设好。方女士是第一个打进电话的人。方女士还不知道,她想要寻找的“富商”,已经在海口市第二看守所内被关押了近半个月。

    在听完刑侦支队王警官的详细解释后,方女士当即“就感觉挨了一闷棍”。干警带着身上已没几块钱的方女士去吃午饭,她坐在饭店大堂里,目光警惕,就像一只受了惊吓的猫。

    一名广西的女子一开始死活不相信干警的解释,在反复查证接受事实后,在电话中放声大哭。

    在苟某某厚厚几十本“会员名录”中,记载了全国各地数万名应征者的资料,其中注明交钱受骗的人数,保守估计超过5000。而据苟某某自己统计,上当受骗者中,80%为女性,20%为男性,而这些人绝大部分又是离异中年人与大龄青年。

    随着经营的发展与数据统计的成熟,苟某某与他的左右手们看出了其中的门道,瞄准了这一“情感弱势群体”。

    女性尤其是中年离异妇女和大龄女青年,感情或受过创伤,或缺乏依赖,往往容易怀着试一试或赌一把的心态与婚介接触。而发现上当受骗之后,大部分受害者碍于面子,会选择默不作声。

    目前,海南,以及在其他许多省区,为大龄未婚和离异人士服务的公益性婚介难觅踪影;一些过于传统的观念多多少少影响着国人,大量无配偶人士不得不把本来充满希望的目光仍然投向鱼龙混杂的婚介市场。

    他们有多高的几率上当受骗?“海南百分之九十五的婚介是假的,全国也难说。”苟某某在看守所内这样说。

  新闻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林茂阳

  加入日期:20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