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我国的战略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29 03:57:15


对新经济的认识有待探索

  对新经济的认识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的经济。也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人力资本时代的经济。当然,还有人把它归纳为网络经济和与网络相联系的眼球经济等等,不一而足。关于新经济,可以说一百个经济学家有一百零一种以上的说法。确实,我们面临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重新归纳总结认识的时代。

  另一方面,迄今实践的发展尚不充分,因而尚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关于新经济的确切定义。而实践变化也确实证明我们对新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浮浅。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家都认为高科技将扭转世界发展的前景了,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2001年,世纪之交的20世纪最后一年和21世纪第一年,我们面临的居然是如何抑制增长衰退的问题,以及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美国经济也在努力地和衰退做斗争。2000年5月,代表美国新经济的纳斯达克指数曾一度攀升到5400多点,9·11事件 后,纳斯达克指数又一度跌到1400点。人们认为能够带来社会生产面貌变革的it业,恰好是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破产最快,裁员也最厉害。当然,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趋势仍然是比较好的。但是,是不是能够长期保持“一枝独秀”这么一个局面,应该说不确定因素还是非常之多。

  目前,有人甚至说旧经济又在重新抬头,旧经济正在考验、挑战新经济。实际上这个趋势从2000年底、2001年上半年就开始出现了。如美国加州2001年初爆发的电力危机。加州是所谓新经济、高科技产业、it产业的集中地,硅谷就在这个地方。在新经济高科技产业的心脏地区爆发电力危机,这种外在的现象可以理解为新旧经济矛盾冲突明显趋于激化的一个基本表现。美国政府在2001年5月份出台了一个《新能源计划》准备重振旧经济。引起注意的是,美国在其新能源计划里,没打算依靠核能、潮汐能、地热能或者生物能等新能源形式解决美国可能潜在的能源问题,而是重新在传统能源上寻找出路。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新事。美国的所谓新能源计划着重于重建大规模的火电厂,重新重视煤炭的开掘和优化利用。甚至不惜降低美国环境保护的标准,不惜把多年来封闭的阿拉斯加等自然保护区开放,用来寻找新的资源,即传统能源。《新能源计划》基本上是一个向旧经济倾斜的计划,是强化原来人 们以为是衰退产业、夕阳产业领域的资源配置的政策。

  上面描述的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以及大批网络、it产业的裁员,这成为了美国目前经济的一道新风景线。包括北京的中关村都处在一个24小时、60分钟裁员的危机中。新浪的王志东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偶然的,这不在于王志东个人品质是好是坏、能不能和人协调,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度地夸大了创业型企业家或者核心技术人才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过度贬低了资本这种传统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人们对资本要素的认识还处在不断 的反复过程中。在过去很长时间中,人们认为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才是资本,人力资本不是资本;后来,人们说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现在,新经济发生反复,人们又说人力资本不重要了。对于新浪事件,我们不去描述它的具体过程,也不去评论,我们只是说,这不是 偶然的,这是全世界新经济反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体现。

  债市融资前景广阔

  2000年以来人们都在讲,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得开创业板,开二板市场。一开始叫风险板 ,后来改叫创业板。我们社会化、公众化资源集中的渠道应当拓宽。利用市场化的形式完成工业化以及推进向市场化、工业化转变,传统的股票市场可能不能够满足新经济、高科技,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我们应当注重研究和开辟二板市场。但从目前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中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最快、规模扩张最快、承担作用最大的不是二板市场,而是最传统不过的债市融资。资本市场本来就包括两部分,一个叫股市,一个叫债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本来就是工业社会发展中将分散的资源通过市场化、公众化、社会化的方式集中的根本途径。这个途径当然还有些变形。比如银行,银行不是债市,但银行是间接的债权。你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再把钱借给企业,衍生出来的债权融资的一种特例。其实更直接的融资是债券,企业发债券。债市是开矿山、办钢铁厂、化工厂,到修高速公路这 种工业化过程中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我国在过去这些年中,债市呈现为连续萎缩的情况,和股市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事实上,2001年以来中国的债市正面临一个悄然起动的态势。2001年我国的国库券发行意味深长。在过去两年中,债市不断萎缩是因为在此前这个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品种非常少 ,非常单调,基本上没有企业债,就是国债。国债基本上就是中短期,其中真正的短期都很少。而且从1998年至2000年发的国债基本上是不上市的。那么随着原有的国债到期,债市的交易规模、交易量、交易品种越来越小,越来越萎缩。到2001年我国的债市则有了很多新的 、虽然并不引人注目的重要迹象。比如说,在2001年6月份尝试发行了120亿元的15年期的国债,一个月之后又发行了20年期的国债。这种15年以上长期、超长期的债券在中国国债史上是少见的。这意味着很多值得重视的经济信息。在1997年末1998年以来所强调的积极财政政 策有了变化。不是不积极了,而是有了别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向战略性财政 政策转变。



  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本来都是短期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都是短期政策,在一两年之内调整总供给、总需求之间关系的政策。总供给不足,增加投资,刺激生产;总需求不足了,政府带头花钱,刺激经济。1998年,最开始我们认为中国所面临的普遍性的供大于求形势不过是短期问题。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经济发展不充分是个显然易见的事实,怎么会有过剩问题呢?怎么会有供大于求呢?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亚洲金融 危机的滞后影响和1995年、1996年我们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滞后反应。所以抑制通货紧缩, 应对供求失衡的第一条措施,就是众所周知的1998年增发1000亿元的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最开始的这个积极财政政策,用传统的经济理论解释就是应对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 的不平衡。但显而易见,人们很容易联想到15年和20年期的国债,它不是应对短期总供给总 需求之间平衡关系的。这说明财政政策与战略手段已经发生变化。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 正在静悄悄地向战略性的财政政策转变。国债不仅仅用来调整当年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关系,而且可能将越来越多地用来调整15年、20年甚至更长的战略周期内周期性的变化,削峰填谷。因此,这个品种本身的推出可以说意义重大。

  还不止于此,这15年和20年期的国库券发行,还有一个创新:它的利率是固定利率。人们都知道,银行的利息没有长期固定的,变化很正常。一年之内连续降个十回八回的,中国老百姓已经接受了。知道利息是可以不断地升和降的。那么国库券的利息一锁定就是15年、 20年,这意味什么呢?有几个方面的意味。一个是向社会给出了一个中长期基本利率变化的预期,至少是政府的财政部门对未来一个长时期内基础利率变化的范围的预期。政府对中长期利率的预期,这很重要,对老百姓的信心、对投资者资金成本的计算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而且这个预期实际上还包含着政府对未来长期过程中发生通货膨胀可能性的估计 。对市场来说,这个国库券的发行还意味着有可能更多地让这种可周转、可交易、可流动的 债券进入市场。因为银行的利率经常会变化,那么显而易见,国债作为一种投资品种,二级市场的价格一定会随着银行这种基础利率的降或升表现为升或降。假如你去年买的国库券, 这是固定利率,现在银行降息了,你这10年期的已经持有一年了,银行降息一个百分点,那 么你这个债券的价格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升7%甚至8%,因为要把后10年一年一个百分点一次 在价格上体现出来。如果银行升息,就会呈现相反的趋势,这个债券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现就 会跌。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债券市场价值和基础利率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理解。恰好因为有这 种关系,固定利率才给投资者在债市这个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留下了投资和投机的余地。股民们或资本市场参与者有句话:不怕涨也不怕跌,就怕没行情。不管涨和跌,关键是 只要有行情,就有赚钱的机会。中国的股市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实际上,有没有做空机制不是根本的,关键是要有行情。固定利率就是给这个国债品种在二级市场的操作留下了种种 预期,留下了债券价格变动行情的较大余地。

  债市中不仅国债的发展有很多新的迹象,而且企业债在2001年也有明显的尝试性启动迹象。宝钢、中移动都发了企业债。而在它们两家此前发的三峡债、石化债、电力债、铁路债 都称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债,都不过是准政府债,因为都是由国有独资银行给它做担保,算不上真正的企业债。惟有中移动是真正的企业债,是企业发,企业担保,企业再担保。香港移动给广东移动担保,中国移动给广东移动担保。而且这个企业债还有特点、有创新。虽然才发了50亿元,微不足道,但意义重大。它里面包含的经济信息同样非常重要。比如,这个债券的利率特点是10年期浮动利率。浮动方法和以前也不一样,是一年一调,而不是像以前所谓浮动利率随着银行基础利率调。这就给这个债券在二级市场表现留下了操作空间。最重要的是它的用途。广东移动发企业债券是用于还银行债。这使我们产生了很多丰富的联想。现在我们用这种方式可以只让银行承担阶段性的融资任务,可以通过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把银行债转化为公众债。这就使银行资金大规模地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有了一个安全性的保证, 一个畅通的退出渠道。过去两年,银行最头疼搞技改或长期贷款了。因为投资回收期太长, 这期间的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和各种风险很难预料。银行是最保守的融资方法,但银行的保 守是合理的。让最保守的融资方法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又是技术风险、时间风险、流动风险 、市场风险等是不合理的。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把银行债转化为公共债。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大为提高,使被迫滞留在银行账上的一个投资规模不能扩大的难题可以顺畅地解决。



  债券市场其实是最丰富多彩的。我们是想说明债市这种传统的融资方式,正在挑战人们所描述的所谓二板市场、创业板、风险投资这种新的金融证券市场以及投资方式。二板市场未必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至少在中国这么一个经济阶段中对资源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债市扩张要远远快于人们所说的股票市场。而且这不仅仅是 中国的一个现象,在全世界,在2000年上半年前6 个月中,全世界的债市融资总规模和总金额都9倍于股市融资、股权融资。可见,旧经济远没有离我们而去。在描述新经济时特别强调,旧经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它实际上一直在向新经济发动挑战。 我们在选择区域经济的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对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势判断,是不应该忽略的。

作者:陈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