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初级阶段的现代物流产业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4 22:30:15


摘要:本文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商业流通领域的重要变革方向。对我国而言,如何解决物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率,高物耗问题尤为迫切紧要。本文也论述了如何发展中国物流产业的一些基本思路,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继高新技术产业之后的新经济的又一重要内容,值得重视和探讨。

  一
  现代物流是对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通过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综合服务质量,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现代物流业中,既有生产供应商自己组建的物流配置中心,也有需求方组建的商品配置中心,但更多的是既非商品供给方又非商品需求者的第三方物流。它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服务,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产业形式,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业中的比重,日本占80%,美国占57%,中国为18%左右。
  由于网络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得到普遍认同,国际性的生产、流通的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进行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流通变革。从企业内部开始,试图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资源配送体系,进而发展到在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之间建立社会化的物流系统,最后,出现了专门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应当指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联的。有人甚至认为,互联网问世后最产生效益的领域就是物流领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在生产和零售领域,企业可以迅速、精确地统计出任何商品的销售量和需求量,精确地进行采购、配送。
  美国的戴尔计算机公司可以说是现代物流配送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公司和500家材料配件供应商保持着密切而忠实的联系,这些供应商提供了该公司所需材料配件的95%,戴尔与这些供应商每天都要通过网络进行协商沟通,戴尔监控每个零部件的发展情况,并把自己新的要求随时发布在网络上,供所有的供应商参考,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流通效率,并刺激供应商之间的互相竞争;供应商则随时向戴尔通报自己的产品发展、价格变化、存量等方面的信息。高效益的物流配送使戴尔公司的过期零部件比例保持在材料开支总额的0.05%——0.1%之间。2000年戴尔公司在这方面的损失为2100万美元,而这一比例在戴尔的竞争对手企业中却高达2%——3%,在其它工业部门更是高达4%——5%。由于戴尔公司总支出的74%用在材料配件的购买方面,2000年这方面的总开支达到210亿美元。因此,在物流配送方面的费用每降低0.1%,就等于其生产效率提高了10%。物流配送对企业的影响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
  在亚洲,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的超高速网络普及速度加快,带动了网上购物。到2000年,韩国的购物网络已超过2000家,其销售规模达到6000亿韩元(约合5亿美元)。由于韩国大多数的网上销售企业不具备自己的配送体系,于是配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代配送”、“韩进配送”和“大韩通运”成为目前韩国配送业的三大巨头,它们都已实现了网上预约服务的功能,而且正在不断完善配送体系。网上销售企业与配送企业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网上销售量越大,配送市场就越大。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网上销售业的扩展,韩国的配送业在未来5至6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
  另一个物流配送业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物流产业主要有五大体系;企业物流体系、配送中心体系、专业物流体系、流通业自身的物流体系以及个体运输户和中小物流企业体系。其物流体系大发展的代表作是名为“宅急便”的专业物流体系的兴起和发展。它不仅挤占了原属邮政业务的小件物品运输市场,还基本上占据了零担、散件货物和物件的运送。成为一个渠道通畅,成本低廉,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集团。


  从中国的情况看,物流产业基本上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一个基本的特征是:涉及物流产业的企业数量庞大,但运行质量不高。这可以从下列一组数据中得到证明:2000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153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的比例分别是24.1%和59.8%,纯粹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从物流成本看,我国的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的16.7%,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现阶段中国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同时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很大。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其在华业务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为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提供业务延伸服务;第二种是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需求提供服务的企业。有人预计,中国加入wto后,制成品的货物量将激剧增加,至2005年,中国贸易额将达到8000亿美元。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国际物流企业必将加快进入和拓展在毕业务。其二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发展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据原有的基础优势,如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其三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
  商品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社会生产的促进、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其中也有商品流通速度的极大提高所作出的贡献,上世纪末,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经济”现象,也促成了现代物流业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现代物流正是以速度和效率为核心内容,与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相互结合,力求在成本和时间、距离上达到完美结合的现代商品流通形式。
  首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长期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着运行速度缓慢,效率低下的症结,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都有产品商品库存庞大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历年积累的库存达数万亿之巨。且不断有新生的库存商品增加。存量库存加上增量库存,其沉淀的资金目前已达4万亿元,占我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这一超乎寻常的比例,反映出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效率和质量问题,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让流通领域的沉淀商品和资金加快运转速度,至少,要使新增库存商品减少到最低限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节约流通成本,降低流通费用。从工业生产领域看,在我国大多数的工业企业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却达到40%左右。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而时间的花费就更加突出了。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约为10%,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却占到了90%。2000年我国实现gdp为89404亿元,全社会物流支出达到了17880.3亿元。物流费用占gdp的近20%。而美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少于gdp的10%。抛开社会财富总量不说,单就流通费用所占比例就相差了一倍。因此,提高流通领域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是一项急迫的任务,也是我国生产经营企业在加入wto以后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看,如果我们能将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即降到15%,那么,每年就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


  此外,在资本周转速度方面,物流产业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本总量及增长幅度在上升,而资本周转速度却在下降。1999年比1992年的工业流动资本占用增加了207%,而资本周转速度只相当于1992年的72.7%,下降了27.2%个百分点。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体的资本周转速度是极其缓慢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流通领域的商品和资本周转速度慢,巨大的库存商品占用了大量的资金。1999年,我国国有独立核算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31042亿元,资本周转速度为1.2次/年。国有商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2.3次。对应于已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业,其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15—18次。而一些跨国连锁企业,流动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更达到20—30次。我国大型企业海尔集团,由于建立了现代物流系统,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也提高到了15次/年。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促进和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我国区域市场之间由于行政区划,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导致形成的地方垄断和市场分割。这种状况与现代物流产业是相排斥的。现代物流产业以产品和商品为主线,要求通达顺畅、快捷迅速的流通渠道。所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而在市场分割状态下,往往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其物流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物流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高得惊人。有人计算,在传统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至少要被搬倒、装运十几次。如实行社会化的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物流过程中的物耗至少可以减少几倍。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能够减少由于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而造成的巨大物耗,无形中也增加了国民财富。

  三
  流通领域是生产过程的延续。企业在从事生产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物流企业同样也需要在经营战略方面作出选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多样化,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适用工具,使得企业在发展战略上有不断的创新,使其更加丰富,更趋科学和合理。
  大体说来,企业物流所考虑的是供、产、销诸环节的紧密结合。根据现代企业在物流战略上所作出的选择,主要有三种物流战略:
  第一,即时物流战略。顾名思义,就是即时生产,即时销售。这一概念引自于即时制管理(just-in-time),中心内容是:“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产品从事必要量的生产或经营”。它可分为即时采购和即时销售。三年前落户于中国厦门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采取的就是即时物流战略。一方面,它通过网络与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它根据订单进行即时生产和销售;其材料库存量只有5天,当竞争对手维持4周的库存量时,就等于戴尔公司的材料配件开支与对手相比保持着3%的优势。当产品最终投入市场时,物流配送优势就可转变成2%—3%的产品优势。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现过期,过剩的零部件。过剩比率的高低却关系到企业效率的高低。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使戴尔公司的过期零部件比例保持在材料开支总额的0.05—0.1%之间。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比例。一般的先进企业都在3%—5%。正因如此,戴尔公司创造了许多奇迹。其2001年第一季度的个人电脑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13.1%,高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即时物流战略是建立在正常的经济贸易秩序之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害。形象一点说,就是其中一个环节中断或脱节,那么就可能使企业破产。现代企业发展就是建立在这种高压力、紧节奏的基础之上。或者说,这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一体化物流战略。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同样,在物流企业中,也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涵盖所有商品的流通。因此,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显得极其重要。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就是一体化物流战略的主要内容。


  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是基于二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一方面,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的消费呈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必须充分对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趋势,这无疑推动了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配送;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从经营成本和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考虑,对于物流配送并无、也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投入,而是借助于已有的或正在发展中的物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这样,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就有了广泛的基础,并能得到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认同。
  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三方物流战略。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低的物流服务。在这一点上,我国的邮政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覆盖面广,网点及分支机构多,而且设备和基础好。如能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率的前提下,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发展现代物流,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三,网络化物流战略。网络营销已成为现代商业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营销方式。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有资料显示,1997年美国的网络购物交易量为5.13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迅速增加到66亿美元。这其中,企业之间的物流借助于互联网所实现的流动量无论是在增长的绝对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购物交易量。这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未来的物流产业离开了网络将是不可想象的。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总是梦想着这样一个完善的模式:力求满足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消费者所产生的不同需求,抑或说是个性化需求。但又总是力不能及,原因就在于需求信息的汇集无法跟上大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节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变得清晰和可能。借助于网络营销,企业可将产品中属于消费者共同需要的部分,采用机器大工业的方式批量生产,以求得生产成本的经济性。而产品中因人而异的部分可采取灵活调整的柔性化方式进行生产,企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与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完全符合个性要求的定制产品。
  就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对于许许多多的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其说是一种宣传口号,不如说是一种压力。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寻找企业所需的原料和配件,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推广其产品和服务。人们普遍认为,使用互联网的物流管理具有成本低、实时动态和顾客推动的特征。它不仅简化了传统物流烦琐的环节和手续,减少了流通渠道各个环节的库存。避免出现产品过时或无效的现象,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信息交流的沟通成本和顾客支持成本,从而增强了企业进一步开发现有市场的新销售渠道的能力。

  四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商业流通领域是较早进行改革、转型的行业之一。中国较早的个体私营经济有相当大的比例就是从商业流通领域中发展起来的。而现阶段,这一领域又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即重新整合和打造中国的物流产业。
,一些省市已把组建现代物流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海、天津、山东、深圳等地,政府都已把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可以说,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热点。
  但是,物流产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所涵盖的行业范围,所涉及的地域市场,节点繁多,关系复杂,绝不是一般工业企业或其他项目所能比拟的,因此,在发展中国的物流产业方面,一定不能出现那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局面。尤其要避免那些低水平、高投资的重复建设。
  大体说来,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重视和加快信息体系的建设。信息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相当差距,有些企业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具有一定规模,但其观念、体制、质量、种类、配套性以及运行效率等方面需要有大的改进。在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和潜力等方面也需大力挖掘。具体地说就是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率低。
  从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看,虽然这几年,网络用户一直在呈几何级数增长,但能够真正用于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用户网络体系却并没有完全建立,这其中有平台基础、网络建设的原因,也有银行、信用、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但依笔者的观点,最主要的还是要归结到使用者的观念和素质方面。因此,,就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企业要在彻底转变传统管理和经营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适合我国特点的现代物流信息处理通用平台,实现现代化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在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等诸多方面,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在流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利用现有的邮政网络及平台发展物流产业,是一条便捷通道。中国的邮政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在物件配送,网络渠道布设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已经建立起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庞大物流网络。尤其近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以及邮政储蓄业务的开通,使中国邮政变成唯一集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于一身的服务实体。因此,利用邮政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物流,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条便捷通道。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长时期的垄断经营,中国邮政的服务手段、服务质量还存在着种种缺陷,现代物流产业所要求的是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如果以目前的中国邮政状况参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运作,硬件设施虽然比较完备,但服务效率和质量显然是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的。
  实际上,自从中国邮政与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到了2001年,中国邮政实现盈利6000多万元,终于实现全行业扭亏。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邮政正在不断地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同时,转变经营观念,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曾先后与戴尔、惠普、海尔、贝塔斯曼、南方航空等十多家大型企业鉴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物流配送和多项代理业务。这说明中国邮政正在不断改进其工作作风,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也为其涉足现代物流产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运输行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目前的铁路、公路、航空及水上运输基本上是自成体系的。在货物运送量上,铁路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公路其次。到2001年10月,我国铁路运载速度已实施了四次大面积的提速,为加快物流速度,进一步缩短地区间时空上的差距创造了条件。公路方面,我国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航、水上运输等部门也都加快了建设步伐,致力于保证物流过程的畅通和安全。所有这些,都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仅有基础设施是不够的。如前所述,物流产业是一个涉及行业多,节点及关系复杂的行业,要求各方面都要准确、及时、安全运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迟滞现象,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过程的通畅。因此,它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合作。这其中,运输行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产品从生产车间到销售市场,需要经过运输、包装、仓储、配送或货运代理等环节,以此对应,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也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包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质流通协会和仓储协会等。如何使这些行业部门和协会能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单靠理论探索是不够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才可能寻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政府已经作出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这意味着在3、4年后,外国物流企业将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对于正在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产业来说,是一种考验。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掀起建设“新经济”的浪潮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增长不再受经济波动周期的约束,而可以持续上升,并不受通胀的威胁。这主要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但是,由于网络经济的泡沫过多、过大,导致了世界范围的一次经济大调整。尽管如此,许多经济学家却仍然看好新经济,认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更多地倚重于新经济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理解新经济的实质内容,可以从这二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另一个恐怕就是现代物流产业了。从传统行业领域看,它正好涵盖了工业(制造业)和商业,或者说,新经济这二方面的内容正好是传统工业和商业在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所寻求的变革方向。我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正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求缩短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而如果能够重视和培育国内的现代物流产业,则不仅能节约使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而且还能够提前架构未来庞大的物流市场和消费市场,转而促进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行业的发展。因此,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发展物流产业,肯定会为我国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差距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宋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市场营销》,2001年第3期。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经济时报》,200l,5.9。
  3.袁德明:《网络营销》,《市场营销》,2001年第7期。
  4.杨海福:《发展现代物流的新思考》,《经济日报》2001.7.3。
  s;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01.7.10。
  6.李正信:《解密“戴尔现象”》,《经济日报》,20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