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布时间:2019-08-25 16:36:15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日前在沪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扩大开放,健全机制,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新的动力。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应用,生产环节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占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国外学者调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于储存、装卸、运输等环节,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因此,国际上普遍把物流称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称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层面上,而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系统,成为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社会再生产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黄海指出,我国物流配送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各地政府积极培育物流配送业,上海等省市甚至将物流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扶持。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现代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传统流通企业,通过改造变成物流企业,一些生产企业开始介入现代物流,一批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迅速崛起,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服务模式多样、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三、随着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获得较大发展。四、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取得显著成果。

  黄海同时强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瓶颈”:许多重要基础设施仍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在规划、管理和实际运作上,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制约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物流行业虽然整体上存量资产较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

  据介绍,为加快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黄海认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当务之急是: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作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主要功能在于大宗货物的快速集散、流转。为此,要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培育拥有多种运输手段的新型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纳入整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实行预留地制度;加强大型物流基地的规划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设施功能单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建立健全为物流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如建立便捷、快速的“大通关”系统,现代化的展示、展销设施,完善的通讯系统等。

  --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根据国情,要大力发展直接为生产、流通企业服务的物流设施。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业务。逐步建立钢材剪切加工、混凝土、玻璃加工、日用化工产品、食品等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配送品种范围,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物流产业的开放做出专门承诺,但在分销、运输等部分的承诺中,都包含了物流产业开放的相关内容。在1999年公布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中,规定中外合营商业企业可以“经营相关的配套服务”。在实际审批中,国家已明确允许外商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国家经贸委正在起草有关文件,准备优先开放直接为生产、流通企业服务的物流设施,包括第三方物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