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全面叫停”银信合作
发布时间:2019-08-05 20:49:15
毫无征兆。上周五(7月2日)晚上六七点钟,全中国70余家信托公司的老总先后接到了各地银监局的电话。电话里,银监局扔出了一个深水炸弹——全面叫停银行人民币理财对接信托业务(下称“银信合作”业务)。
“这是信托行业近年来遭受的一次最沉重打击。”一位信托经理悲愤莫名地说,“一般来讲,像这种大规模的叫停,至少要在正式发文前给个书面通知。”
但银监层面的此次“叫停”显然来得又急又出乎意料。据前述人士介绍,银监会在叫停银信合作之后马上会跟进出正式函文。
遏制“隐形信贷”猛增
银监会缘何一夜之间叫停银信合作业务?
据早报记者多方了解,银监会此番突然叫停银信合作,主要是由于担心急剧膨胀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冲击银行资产质量、。
所谓银信合作,简单理解,是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曲线为企业提供贷款。譬如,某企业如果需要贷款,可以将相关需要贷款的项目由信托公司“打包”处理成理财产品,然后经由银行出售给投资者(编注:往往是银行主导设计此类产品)。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在信贷管控较为严格的时刻,银行可以曲线为企业放贷(当然,银行收取的是信托公司相关管理费用,列入中间收入,而非利息收入);第二,此举还可以帮助银行将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出表外,是商业银行腾挪信贷的主要手法。
但此举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譬如,对于购买信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其收益乃至本金完全取决于上述被打包处理进信托理财产品的项目质量如何。此外,据早报记者了解,部分银行其实亦有“灰色渠道”购买这些理财产品,。
根据用益信托研究中心的统计,仅今年5月份,就有32家银行和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银信合作产品41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6149亿元。 而当月,全部银行的人民币新增贷款不过6394亿元。
如此规模巨大的“另类贷款”,。事实上,今年6月1日,银监会曾紧急召集银信合作业务规模最大的12家信托公司开会,要求部分银信产品规模与发行增速居前的信托公司主动压缩业务规模,以后每月银信产品的发行不能超过5月末的规模。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控制了12家大规模的信托公司后,银行的放贷冲动直接奔向了中小信托公司而去。在6月底核查之后,,虽然遏制住了12家大公司,但(仅一个月)银行通过银信产品流出去的信贷规模又达到了几千亿元。
消息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虽然具体数额还不清楚,但坊间传闻是2000亿元。
上述人士称,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数字,让银监会下定决心突然叫停银信合作。
信托公司被“打蒙”
银监会的此举虽然有防范风险的必要,但在信托业者看来,此次的“全面叫停”堪称“大棒”。而被打蒙的,大有人在。
上述信托业者直言,、被收窄,也有了进一步严控的预期,但没想到这次会“全面禁止”。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如果银信产品被叫停的话,留给信托公司的盈利空间几乎所剩无几了。
“我们现在和银行的合作渠道,只剩下我们(自己)发行的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然后银行代销。”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但问题在于,这些项目的金额通常都非常小,大多数就一两个亿、多则也不超过5亿元。同时,集合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的硬性门槛(必须高于100万元)和投资者总人数限制(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门槛都较高。
“我们也会担心,这些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给小企业,是否会出现坏账。”
据了解,在股市投资业务上,目前证监会对信托公司开立证券账户还处于“禁令”状态。
“我们不知道这次叫停会持续多久。”一位信托业者则无奈地说,“我认为,银行的放贷冲动是超调控的主因。如果一开始就将遏制源头掐住银行而不是信托公司,也不会到现在再来补救;更退一步,在控制住12家大信托的同时,推广至全行业,情况也会好很多。”
,成稿已久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最早将于月内出台。,信托公司的业务规模将受制于资本规模,以量取胜的银信合作模式将不得不转型。
“这是信托行业近年来遭受的一次最沉重打击。”一位信托经理悲愤莫名地说,“一般来讲,像这种大规模的叫停,至少要在正式发文前给个书面通知。”
但银监层面的此次“叫停”显然来得又急又出乎意料。据前述人士介绍,银监会在叫停银信合作之后马上会跟进出正式函文。
遏制“隐形信贷”猛增
银监会缘何一夜之间叫停银信合作业务?
据早报记者多方了解,银监会此番突然叫停银信合作,主要是由于担心急剧膨胀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冲击银行资产质量、。
所谓银信合作,简单理解,是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曲线为企业提供贷款。譬如,某企业如果需要贷款,可以将相关需要贷款的项目由信托公司“打包”处理成理财产品,然后经由银行出售给投资者(编注:往往是银行主导设计此类产品)。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在信贷管控较为严格的时刻,银行可以曲线为企业放贷(当然,银行收取的是信托公司相关管理费用,列入中间收入,而非利息收入);第二,此举还可以帮助银行将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出表外,是商业银行腾挪信贷的主要手法。
但此举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譬如,对于购买信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其收益乃至本金完全取决于上述被打包处理进信托理财产品的项目质量如何。此外,据早报记者了解,部分银行其实亦有“灰色渠道”购买这些理财产品,。
根据用益信托研究中心的统计,仅今年5月份,就有32家银行和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银信合作产品41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6149亿元。 而当月,全部银行的人民币新增贷款不过6394亿元。
如此规模巨大的“另类贷款”,。事实上,今年6月1日,银监会曾紧急召集银信合作业务规模最大的12家信托公司开会,要求部分银信产品规模与发行增速居前的信托公司主动压缩业务规模,以后每月银信产品的发行不能超过5月末的规模。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控制了12家大规模的信托公司后,银行的放贷冲动直接奔向了中小信托公司而去。在6月底核查之后,,虽然遏制住了12家大公司,但(仅一个月)银行通过银信产品流出去的信贷规模又达到了几千亿元。
消息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虽然具体数额还不清楚,但坊间传闻是2000亿元。
上述人士称,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数字,让银监会下定决心突然叫停银信合作。
信托公司被“打蒙”
银监会的此举虽然有防范风险的必要,但在信托业者看来,此次的“全面叫停”堪称“大棒”。而被打蒙的,大有人在。
上述信托业者直言,、被收窄,也有了进一步严控的预期,但没想到这次会“全面禁止”。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如果银信产品被叫停的话,留给信托公司的盈利空间几乎所剩无几了。
“我们现在和银行的合作渠道,只剩下我们(自己)发行的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然后银行代销。”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但问题在于,这些项目的金额通常都非常小,大多数就一两个亿、多则也不超过5亿元。同时,集合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的硬性门槛(必须高于100万元)和投资者总人数限制(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门槛都较高。
“我们也会担心,这些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给小企业,是否会出现坏账。”
据了解,在股市投资业务上,目前证监会对信托公司开立证券账户还处于“禁令”状态。
“我们不知道这次叫停会持续多久。”一位信托业者则无奈地说,“我认为,银行的放贷冲动是超调控的主因。如果一开始就将遏制源头掐住银行而不是信托公司,也不会到现在再来补救;更退一步,在控制住12家大信托的同时,推广至全行业,情况也会好很多。”
,成稿已久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最早将于月内出台。,信托公司的业务规模将受制于资本规模,以量取胜的银信合作模式将不得不转型。
最新资讯
-
08-03 1
-
08-28 0
-
08-08 0
-
08-12 2
-
08-08 0
-
11-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