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产品“联姻”信托有错吗

发布时间:2019-08-25 12:40:15


自今年5月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率先将人民币理财产品“联姻”信托投资计划以来,信托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热点。近日,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几乎同时开卖信托投资类理财产品。其中,建行与民生、兴业还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联通新时空信托贷款项目。
银行产品“联姻”信托,推动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较之目前一年期美元理财产品逾5%的收益率,由于人民币利率迟迟未升,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偏低。以农行6月下旬销售的本利丰为例,12个月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2.25%。在连续2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日前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的1年期央行票据的利率达2.7961%,创下一年多以来的新高,推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高。相比之下,投资于信托计划,使人民币理财产品有了更大的收益空间。上个月国内一年期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16%,“借壳”银行理财产品转卖给投资者,仍可维持较高的收益率。而且,信托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短短2个月内已“涨”了不少。民生银行今年5月首次推出时的一年期收益率为2.76%,此次联通新时空信托贷款项目的为2.88%。建行投资于联通新时空信托贷款项目的产品,一年期收益率达3.1%。
银行人士认为,与客户自行投资信托产品相比,银行推出的信托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有两大优势。一是风险低。银行可利用丰富的贷款评审经验,在众多信托产品中优选优,选择高收益、低风险产品,同时,银行代表客户作为该信托计划的一个大客户,可严密监控受托人及借款人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定期向客户做信息披露。二是投资门槛低,客户自行投资信托组合,往往需要较高的资金才可进入该市场,而“借道”银行的起点较低,普遍为5万元。倘若联通新时空信托贷款项目由信托公司直接卖给投资者,受制于每份信托计划不得超过200份的政策,认购门槛很可能在50至80万元以上。
然而,银行产品“联姻”信托引来不少争议。有反对者认为,一方面,信托属于私募性质,把信托计划卖给银行再“借壳”人民币理财产品,原来的限制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信托是不保本的中等风险以上的产品,前几年曾在上海出现过信托产品亏损引发的纠纷,变脸成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很可能导致新的风险出现。归根究底,国内信托业至今难改“金融坏孩子”的形象,反对者担心信托业风险传递给银行。
对此不同意见,,银行理财产品仍会“扎堆”瞄向信托。从现有做法看,“借壳”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公司直接销售,最大的差异是多了一道风险防范堤坝,银行引入了不可撤销的第三方担保。在“联通新时空信托”产品中,建行和民生的理财产品分别由交行和中国联通公司担保。民生银行还为信托贷款到期兑付,提供不超过10亿元额度的备用贷款。上述风险防范措施,对投资者而言不再有本金安全的后顾之忧。但若信托计划出问题,银行可能把自己“搭”进去。类似备用贷款的安排,只是减轻银行自身的风险而已。
银行“联姻”信托的积极性上升,与其面临竞争与业务转型需求有关。首批银行QDII产品呼之欲出,估计收益率在5%至6%,这给现有人民币理财产品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盈利模式必须转型,不能再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通过发售人民币理财产品来分流储蓄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稀释部分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压力,正是目前银行所渴求的。
一边是信托公司欲做大“蛋糕”,另一边是银行意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两家“联姻”自然“情投意合”。其实,问题不在于“拆散”双方的合作,而是控制风险、。如果信托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得当,增加了市场投资品种,又为何不能乐见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