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银行理财产品间“来回搬家”博收益
发布时间:2021-03-11 14:43:15
部分投资者上演“存款”搬家
肖女士4月底在某大银行买了30天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金额20万元。这个月,她先是把钱转到了民生银行 买了理财产品,而到了月末,又“跳槽”至招商银行 。 “我妹妹跟我打电话说,有一款理财产品才3天,预计年化收益率超过6%,还说销售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肯定紧俏。我就跑过去买了”。 那为啥钱要在银行间换来换去呢?肖女士称,她肯定是希望把钱放到收益高的银行去买理财产品。 跟肖女士一样,为了追逐更高的收益,部分投资者根据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在银行间“摇摆”。而他们的信息,一般来自理财经理的电话通知、银行的短信提示以及媒体广告等。 眼看本月末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飙涨,丁女士很是遗憾。她上次购买的理财产品到今年7月1日才到期,显然她错过目前这波高峰。“我上次买的28天期限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才4.2%。跟现在7天理财计划有6%,这是没得比的”。
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屡创新高 近期,银行“血战”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 上周,银行对7天理财产品的普遍收益还在5%—5.5%之间;本周一,工商银行等推出7天理财计划,其预期收益6%,购买起点为50万元。 记者翻阅了以往的资料,在2010年9月中旬的时候,一款9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收益才2.5%到2.7%。 昨日,招商银行推出的3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竟然达到了6.3%。看来,真是应了这句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3天、7天、14天……近期银行频发短期的理财产品,而且销售起点高的理财产品,其理财收益不断地被刷新。这是为什么?说穿了也不稀奇,近期银行缺钱呗! “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来留住存款。现在是半年末的时候,银行要冲存贷比、冲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任务重啊。”工行理财师陈娟告诉记者,6月30日发行的理财产品,就可以算作是6月份的“存款”。
年化收益超6%到底是什么概念? 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银行间票据、银行间债券等,在收益上升较快的当下,很受青睐。有理财师告诉记者,以前喜欢“打新股”的一些投资者或者对资金流动性要求的投资者都青睐短期理财产品,几千万元买一单的情况并非个例。 为什么短期理财产品这么有市场?跟本阶段的投资大形势有关。在CPI高企而楼市、股市目前不景气的时候,理财产品还算是较好的投资选择。而银行因自身流动性紧张而提高收益,显然更符合了投资者的利益。 那么,预计年化收益超6%到底是什么概念?我们来比一比。 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3.25%;而6月10日开始发行的凭证式(二期)国债,五年期的年利率才达到6%。定期存款和凭证式国债要是提前支取了,离这样的收益还很遥远。 3天期限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为6.3%,这意味着若实际收益达到预期收益,你买了50万元,短短3天就能收获262.5元的收益;而你放1万元在银行存1年定期,到时候支取也就是325元的利息。
不选贵的选对的 挑适合自己的 确实,近期银行开出来的短期理财产品和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很是让人动心。但是事实上,预期收益不等于最终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承受能力来购买。 比如说老年投资者最适合购买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无论投资如何,最终能确保本金安全。而他们明显不适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信托型理财产品。 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尽管比一般投向银行间市场或者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要高出一大截,但银行理财师姜先生指出,目前此类产品主要是房地产或股权类,都是不保本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尤其是,除了一些有明确规定可以提前赎回的理财产品外,一般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不能提前变现。如果你的钱有其他用处,满足不了这个投资期限,显然是不合适投资的。”银行理财师姜先生说。 他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一定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产品宣传的是预期收益还是固定收益;有无保底收益;注意比较累计收益率与年收益率的区别;还要看到期是否还本,归还本金有无其他附加条件,“要做到明明白白买理财产品。”
肖女士4月底在某大银行买了30天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金额20万元。这个月,她先是把钱转到了民生银行 买了理财产品,而到了月末,又“跳槽”至招商银行 。 “我妹妹跟我打电话说,有一款理财产品才3天,预计年化收益率超过6%,还说销售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肯定紧俏。我就跑过去买了”。 那为啥钱要在银行间换来换去呢?肖女士称,她肯定是希望把钱放到收益高的银行去买理财产品。 跟肖女士一样,为了追逐更高的收益,部分投资者根据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在银行间“摇摆”。而他们的信息,一般来自理财经理的电话通知、银行的短信提示以及媒体广告等。 眼看本月末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飙涨,丁女士很是遗憾。她上次购买的理财产品到今年7月1日才到期,显然她错过目前这波高峰。“我上次买的28天期限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才4.2%。跟现在7天理财计划有6%,这是没得比的”。
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屡创新高 近期,银行“血战”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 上周,银行对7天理财产品的普遍收益还在5%—5.5%之间;本周一,工商银行等推出7天理财计划,其预期收益6%,购买起点为50万元。 记者翻阅了以往的资料,在2010年9月中旬的时候,一款9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收益才2.5%到2.7%。 昨日,招商银行推出的3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竟然达到了6.3%。看来,真是应了这句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3天、7天、14天……近期银行频发短期的理财产品,而且销售起点高的理财产品,其理财收益不断地被刷新。这是为什么?说穿了也不稀奇,近期银行缺钱呗! “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来留住存款。现在是半年末的时候,银行要冲存贷比、冲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任务重啊。”工行理财师陈娟告诉记者,6月30日发行的理财产品,就可以算作是6月份的“存款”。
年化收益超6%到底是什么概念? 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银行间票据、银行间债券等,在收益上升较快的当下,很受青睐。有理财师告诉记者,以前喜欢“打新股”的一些投资者或者对资金流动性要求的投资者都青睐短期理财产品,几千万元买一单的情况并非个例。 为什么短期理财产品这么有市场?跟本阶段的投资大形势有关。在CPI高企而楼市、股市目前不景气的时候,理财产品还算是较好的投资选择。而银行因自身流动性紧张而提高收益,显然更符合了投资者的利益。 那么,预计年化收益超6%到底是什么概念?我们来比一比。 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3.25%;而6月10日开始发行的凭证式(二期)国债,五年期的年利率才达到6%。定期存款和凭证式国债要是提前支取了,离这样的收益还很遥远。 3天期限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为6.3%,这意味着若实际收益达到预期收益,你买了50万元,短短3天就能收获262.5元的收益;而你放1万元在银行存1年定期,到时候支取也就是325元的利息。
不选贵的选对的 挑适合自己的 确实,近期银行开出来的短期理财产品和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很是让人动心。但是事实上,预期收益不等于最终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承受能力来购买。 比如说老年投资者最适合购买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无论投资如何,最终能确保本金安全。而他们明显不适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信托型理财产品。 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尽管比一般投向银行间市场或者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要高出一大截,但银行理财师姜先生指出,目前此类产品主要是房地产或股权类,都是不保本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尤其是,除了一些有明确规定可以提前赎回的理财产品外,一般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不能提前变现。如果你的钱有其他用处,满足不了这个投资期限,显然是不合适投资的。”银行理财师姜先生说。 他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一定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产品宣传的是预期收益还是固定收益;有无保底收益;注意比较累计收益率与年收益率的区别;还要看到期是否还本,归还本金有无其他附加条件,“要做到明明白白买理财产品。”
最新资讯
-
05-29 0
-
04-24 1
-
08-20 2
-
08-18 0
-
08-25 0
-
09-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