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理财规模缩水16只产品逼近清盘红线

发布时间:2019-08-27 23:16:15


阳光私募产品濒临清盘的声音不绝于耳,券商集合理财近期也难以独善其身,但造成两者面临清盘的原因却迥然不同。受产品遭遇赎回和首发规模偏小影响,部分券商理财产品正处在清盘的红线边缘。   规模逼近1亿红线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部分券商理财产品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并非缘于亏损,而是由于首次发行中“帮忙资金”的退出、券商产品设计不尽合理以及重首发不重持续营销的销售等等。对于濒临清盘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按照以往惯例,券商一般会努力保证产品存续。   根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在券商集合计划存续期间,客户少于2人,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集合计划应当终止。   Wind数据显示,券商一季度资产管理报告公布时,共有16只券商集合产品的资产净值在1.3亿以下,均逼近清盘红线。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16只净值在1.3亿以下的产品中,7只为小集合产品,9只为大集合产品,产品类型涉及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等各种类型产品。而在整个二季度,上证指数更是跌跌不休,最低下探至2610.99点。   据了解,眼下券商理财产品规模逼近产品红线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产品首发规模就比较小,后期的些许赎回就会导致产品规模逼近1亿。据统计,在16只逼近清盘红线的产品中,大多数属于此类情况,有6只产品成立时甚至不足2亿,仅有3只产品成立规模在3亿以上。另一种情况是因为产品首发规模不小,但因后期赎回压力较大,产品规模下降严重,但此类情况较少。如某券商债券型理财产品2009年首发规模曾达到10亿,但两年间规模就缩水了9亿,产品净值不足1.2亿。   持续营销难度大   据某券商资管产品发行负责人介绍,除了因业绩波动造成客户赎回资金导致产品规模下降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不少产品首发时都会拉来帮忙资金,过了一段时间后,帮忙资金就会退出。   事实上,单只产品规模下降,也有券商内部产品设计和发行销售逻辑的原因。多位券商资管负责人介绍,券商发行产品大多重视首发,而不重视销售,持续营销做得不好,造成券商理财产品只有赎回、没有申购;二是部分券商理财产品的设计不利于投资者申购赎回,很多产品设计时,大多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开放一次。   “事实上,因为券商会给渠道很多的激励措施,银行等渠道也重视首发。”某上市资管负责人表示。   另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门人士称,因为投资者大多喜新厌旧,喜欢买新产品,这也导致持续营销难度加大。因此,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赎回一只产品,再购买其他产品,从而也造成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不断增多,而规模并没有同比大幅提升。   “对于小集合产品,很多是专门为几个客户设定的,跟客户沟通好的话,产品清盘的可能性不大。”某上市券商资管部门投资经理表示,而一些大集合产品,因为客户太多,就难以控制产品规模。   “如果市场实在没机会,不排除部分券商会选择清盘。不过一般情况下,券商仍会做努力保证产品存在。”某中部上市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