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爆发式增长 “影子银行”面临严厉监管
发布时间:2019-08-19 21:34:15
今年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常规上,一季度属于发行淡季,但有统计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款,同比增加1777款,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9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发展势头迅猛。
银行理财产品缘何爆发式增长?
从表面上看,由于负利率持续已久,加上股市表现不佳、楼市日渐清淡,为抵抗通胀,人们纷纷把资金转向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银行在今年储蓄存款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客户的粘度和忠诚度,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从而推高了理财产品发行量。
但实际上,客户的理财需求只是一方面,与其相比,似乎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需求来得更“猛烈”。今年以来,在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从紧的态势有增无减。信贷规模控制不断加码,连续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积效应对银行贷款能力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导致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盈利增长,银行加快了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以期在更大程度上通过业务结构的优化,提高中间业务的贡献度。
应当说,来自投资者和银行的“双重需求”推动了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的增长。5月11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净下降4600多亿元。就此,有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银行持续大力发行理财产品,是分流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怎么看银行理财业务的这种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它说明商业银行在全新环境中加快了转型步伐。,是今年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新挑战。5月3日,,,明确了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覆盖率、,进一步强化了资本约束。,就是推进银行结构调整,加快转型。
银行理财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中间业务,不仅不占用资本,而且契合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理财、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对高端的新兴中间业务,银行拥有更多或者说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加快推动银行经营转型,进而成为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另一方面,透过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轨迹,我们也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承担着缓解商业银行资金压力的任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与新增贷款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自2008年末开始,每当新增贷款出现下降的趋势时,理财产品规模就会扩大;反之亦然。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银行大多将理财业务作为其信贷业务的重要补充,当收紧新增信贷规模时,银行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进行类似信贷资金的投放,因此会导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扩大。由此一来,从这个角度上说,银行通过大力发行理财产品,加大表外业务规模来规避资本充足率、,也不是没有可能。
进一步来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迅速走向式微。目前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组合类理财产品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而且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组合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债券、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新股申购、信贷资产以及他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品种。但从去年情况看,多数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依然以发售银行的信贷资产为主。
事实上,最近有专家在分析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时,就明确提出去年银行中间收入的高速增长值得分析和关注,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宏观当局严格的信贷规模管制下,银行突破额度管制,运用了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如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尽可能将闲置资金运用出去。
5月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有关会议上指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包括防范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在防控“影子银行”风险上,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做好银信合作表外转表内的工作,加强“影子银行”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跟踪分析。另有业内人士称,对于“影子银行”体系,如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等,央行正在酝酿特种存款制度,加强对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的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更有效的管控。
或许正如专家所言,对商业银行来讲,通过理财产品渠道融资,既回避了规模限制,又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表外的膨胀总是在对冲表内的收缩,加之对系统风险的担忧,。如此看来,银行理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并不简单,而其是否可持续则更有待观察。
银行理财产品缘何爆发式增长?
从表面上看,由于负利率持续已久,加上股市表现不佳、楼市日渐清淡,为抵抗通胀,人们纷纷把资金转向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银行在今年储蓄存款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客户的粘度和忠诚度,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从而推高了理财产品发行量。
但实际上,客户的理财需求只是一方面,与其相比,似乎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需求来得更“猛烈”。今年以来,在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从紧的态势有增无减。信贷规模控制不断加码,连续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积效应对银行贷款能力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导致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盈利增长,银行加快了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以期在更大程度上通过业务结构的优化,提高中间业务的贡献度。
应当说,来自投资者和银行的“双重需求”推动了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的增长。5月11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净下降4600多亿元。就此,有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银行持续大力发行理财产品,是分流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怎么看银行理财业务的这种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它说明商业银行在全新环境中加快了转型步伐。,是今年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新挑战。5月3日,,,明确了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覆盖率、,进一步强化了资本约束。,就是推进银行结构调整,加快转型。
银行理财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中间业务,不仅不占用资本,而且契合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理财、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对高端的新兴中间业务,银行拥有更多或者说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加快推动银行经营转型,进而成为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另一方面,透过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轨迹,我们也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承担着缓解商业银行资金压力的任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与新增贷款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自2008年末开始,每当新增贷款出现下降的趋势时,理财产品规模就会扩大;反之亦然。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银行大多将理财业务作为其信贷业务的重要补充,当收紧新增信贷规模时,银行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进行类似信贷资金的投放,因此会导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扩大。由此一来,从这个角度上说,银行通过大力发行理财产品,加大表外业务规模来规避资本充足率、,也不是没有可能。
进一步来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迅速走向式微。目前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组合类理财产品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而且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组合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债券、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新股申购、信贷资产以及他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品种。但从去年情况看,多数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依然以发售银行的信贷资产为主。
事实上,最近有专家在分析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时,就明确提出去年银行中间收入的高速增长值得分析和关注,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宏观当局严格的信贷规模管制下,银行突破额度管制,运用了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如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尽可能将闲置资金运用出去。
5月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有关会议上指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包括防范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在防控“影子银行”风险上,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做好银信合作表外转表内的工作,加强“影子银行”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跟踪分析。另有业内人士称,对于“影子银行”体系,如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等,央行正在酝酿特种存款制度,加强对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的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更有效的管控。
或许正如专家所言,对商业银行来讲,通过理财产品渠道融资,既回避了规模限制,又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表外的膨胀总是在对冲表内的收缩,加之对系统风险的担忧,。如此看来,银行理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并不简单,而其是否可持续则更有待观察。
最新资讯
-
08-16 1
-
09-19 1
-
08-20 0
-
04-13 2
-
08-18 2
-
11-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