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青黄不接 用新人更要敬畏信托责任
发布时间:2019-08-10 02:05:15
基金公司人才流动或许又将进入高峰期。招商的成保良要来上海,上海的许小松要回深圳,华夏的郭树强则已经从北京赶赴天津上任天弘基金总经理。
还有更多传闻中的大佬要离开。比如华泰百瑞的陈国杰,博时的肖风,还有易方达的叶俊英,甚至华夏基金的老范。
这个夏天,基金圈注定不会平静。
但如果说基金公司大佬们的离职和基民们的利益还不那么密切相关的话,那么基金经理们的任职情况则会牵动很多基民的心,因为事关基民的钱袋子。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公募基金业份额和规模都陷入发展的瓶颈,为了维持增长,各个基金公司都在拼命发新基金,试图填补被赎回或者规模缩水的空白。随之而来就造成一个问题,哪来那么多的基金经理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幕幕怪现象。Wind统计,截至6月3日,今年以来共有197只基金公告任命新基金经理,除去数量有限的老基金掌门变动外,多数是对新基金经理的任命。如果基金经理任职满一年我们就界定为“熟手”,那么,这197只基金中,有111只基金的掌门人是“新兵蛋子”,比例高达56.3%,尽管大多基金公司都由投资委员会决定投资策略,但操盘手自身的市场感觉和实战经验显然更为重要。
更有甚者,这些新手不仅仓促上阵,而且还管理着数只基金。如工银瑞信基金经理何江,从5月25日开始,一人同时担任工银瑞信沪深300、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联接、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工银上证央企50ETF 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其作为基金经理的经历仅为10天。
我们再来看这个何江的简历,他有6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加入工银瑞信,此前担任风险管理部投资风险管理业务主管。虽然也算是熟悉基金,但是和基金经理的工作还是两码事,工银瑞信对其如此委以重任,令人难以理解。
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反映了基金界缺乏投资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更反映了基金公司的一种焦虑和浮躁,信托责任的丧失,不顾现实的大肆扩张。
“如果我们不抓紧发,就会被别人超越了。”“银行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帮我们做持续营销。”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笔者解释频繁发新基金的原因,即使再累再苦,人手再不够,也得忍着。
殊不知,这恰恰是一个恶性循环,是基金公司们自己把自己堵在了死胡同里。他们同样也没意识到,到底在给谁打工?是给规模打工,还是在给基民打工?他们的责任,是让规模无限大,赶超大佬华夏;还是让净值不断涨,使基民财富增长?
某基金公司旗下有几个基金经理一人管理两只或者三只基金,笔者询问缘故,对方答曰,其实并非没有研究员、后备军,但是对提拔基金经理很慎重,宁可让资深的基金经理多管一只,也不愿冒险让新人轻易接手。
笔者以为,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一拖几”并非是合适的方式,但这些老基金经理毕竟经历过考验。
新手把基金管烂掉了,让基民受了大损失,最后砸的还是基金公司的招牌,你再去发新基金,还会有人去买吗?你的规模,你的收益,能提高吗?
当然,我们并非完全反对提拔新人,而是要求循序渐进,把新人培养扎实了再向前推,多一些信托责任,多一份敬畏,少一些浮躁,少一些功利。
最新资讯
-
08-17 0
-
10-04 1
-
04-23 1
-
08-22 2
-
08-30 1
-
08-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