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私募基金在中国的生存方向
发布时间:2019-08-04 06:00:15
中国股市中什么力量最强大?中国最大民间智库安邦集团的首席研究员陈功曾经指出,中国股市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法人投资者(意为企业法人的投资)!如陈功所言,这是在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中间的一股势力,而这股势力由于可以借助银行“贷款名义下”的资金,成为银行资金入市的渠道,因而在股市中力量实际最为强大。
时至今日,陈功的判断日显正确。但法人投资者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他们日益开始与私募基金结合在了一起。当年《中国私募基金调查报告》中说,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原先所估计的3000亿-5000亿元(这个数字己经够惊人了),当时的估计数字,大约在8000亿-9000亿元左右。当时中国股市流通盘总市值不过17000亿元,但私募基金的规模就达到这个程度,真的是吓人一跳!其实,不仅仅是私募基金的规模惊人,就是从事私募基金的公司数量在当时也相当的惊人!有关的报告研究人员从北京、上海、深圳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中,选择企业名称中含有“投资咨询”、“投资顾问”、“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顾问”字样的五类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当时调查的结果是:北京3626家,上海2687家,深圳640家,总计为6953家公司有可能是私募基金。而且他们的运作情况和盈利水平还都不错,在绝大多数委托投资股票的公司中,给客户的平均收益起码在10%以上。代客理财的利益分配方式,为保底分红和固定比例的占多数,客户群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换句话说,私募基金基本就是现在法人投资流动的一种新的、值得重视的组织形式。
这些私募基金一般是如何运作的呢?
他们一般都会挑选城市“中心区”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场地。“你不可能挑选一个便宜的写字楼。投资者来了,如果看到你很寒酸,怎么会将资金放心交给你打理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说道。对于私募公司而言,通常固定成本在私募公司的成本支出中比例较小,最主要的支出是人力成本。不同私募公司的机构配置不同,有的设有行政人员,有的都是亲力亲为。因此私募公司人数也相差甚远。小的公司三五个人,多的数十人。
我国的私募基金有两类,其中有一类是国家承认的,也即“阳光私募”,指通过信托机构向特定投资人发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这种通过信托机构发行组织运作的基金就称为阳光私募基金。由于回报丰厚,金融机构推介的积极性高,这类基金一般都是财大气粗,2009年业绩提成可能超过5000万元的阳光私募机构至少有7家,包括上海的重阳投资、陈继武和李文忠掌舵的凯石投资、吕俊的从容投资;北京地区有江晖掌舵的星石投资和赵军操盘的淡水泉;深圳地区有田荣华负责的武当资产管理公司、曾昭雄出任总经理的合赢投资等都在此列。
,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黑户”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始终处在灰色地带。比如证券市场上很多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都是私募基金公司,相关的管理条例迟迟不见出台,这也让私募基金不得不另辟蹊径。与“阳光私募”相比,这一类非阳光的私募基金相对来说问题很多,风险很大,而且这种风险即是国家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给法人投资者造成巨大潜在亏损的根源之一。
从政策面来讲,大体上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总是应该受到欢迎的,但其实也不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机构投资者有95%的持仓率,市场就没有很大的浮动。因为大家都是长线投资者,所以美股跌幅有限。反观我们,2008年中国市场反倒跌了73%,人家跌39%,而且很快又上去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机构主力首先自己慌了神。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一起减仓就找不到底了,最后损害的还是自己。比如现在的市场,很多的公募基金,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确定,已经把仓位减到60%这样一个最低限了。所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市场,。
按照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判断未来国家政策对私募基金乱像的治理应该不会手软。对私募基金一压一放,一打一拉的手段肯定是会使将出来的。只是现在就搞,会坏了市场本来就已经疲软的气氛,所以政策操作上还要等待时机。至于政策向私募基金完全放开,开放式地纳入管理制度,这还需要时间,但这同样也是政策积极推动的方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私募基金是真正的市场主力,今后的政策治理将会陆续而来。现有私募基金有被打压者,也有终于熬出头的。但今后政策操作的眼光开始落在私募基金的身上,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时至今日,陈功的判断日显正确。但法人投资者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他们日益开始与私募基金结合在了一起。当年《中国私募基金调查报告》中说,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原先所估计的3000亿-5000亿元(这个数字己经够惊人了),当时的估计数字,大约在8000亿-9000亿元左右。当时中国股市流通盘总市值不过17000亿元,但私募基金的规模就达到这个程度,真的是吓人一跳!其实,不仅仅是私募基金的规模惊人,就是从事私募基金的公司数量在当时也相当的惊人!有关的报告研究人员从北京、上海、深圳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中,选择企业名称中含有“投资咨询”、“投资顾问”、“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顾问”字样的五类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当时调查的结果是:北京3626家,上海2687家,深圳640家,总计为6953家公司有可能是私募基金。而且他们的运作情况和盈利水平还都不错,在绝大多数委托投资股票的公司中,给客户的平均收益起码在10%以上。代客理财的利益分配方式,为保底分红和固定比例的占多数,客户群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换句话说,私募基金基本就是现在法人投资流动的一种新的、值得重视的组织形式。
这些私募基金一般是如何运作的呢?
他们一般都会挑选城市“中心区”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场地。“你不可能挑选一个便宜的写字楼。投资者来了,如果看到你很寒酸,怎么会将资金放心交给你打理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说道。对于私募公司而言,通常固定成本在私募公司的成本支出中比例较小,最主要的支出是人力成本。不同私募公司的机构配置不同,有的设有行政人员,有的都是亲力亲为。因此私募公司人数也相差甚远。小的公司三五个人,多的数十人。
我国的私募基金有两类,其中有一类是国家承认的,也即“阳光私募”,指通过信托机构向特定投资人发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这种通过信托机构发行组织运作的基金就称为阳光私募基金。由于回报丰厚,金融机构推介的积极性高,这类基金一般都是财大气粗,2009年业绩提成可能超过5000万元的阳光私募机构至少有7家,包括上海的重阳投资、陈继武和李文忠掌舵的凯石投资、吕俊的从容投资;北京地区有江晖掌舵的星石投资和赵军操盘的淡水泉;深圳地区有田荣华负责的武当资产管理公司、曾昭雄出任总经理的合赢投资等都在此列。
,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黑户”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始终处在灰色地带。比如证券市场上很多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都是私募基金公司,相关的管理条例迟迟不见出台,这也让私募基金不得不另辟蹊径。与“阳光私募”相比,这一类非阳光的私募基金相对来说问题很多,风险很大,而且这种风险即是国家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给法人投资者造成巨大潜在亏损的根源之一。
从政策面来讲,大体上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总是应该受到欢迎的,但其实也不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机构投资者有95%的持仓率,市场就没有很大的浮动。因为大家都是长线投资者,所以美股跌幅有限。反观我们,2008年中国市场反倒跌了73%,人家跌39%,而且很快又上去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机构主力首先自己慌了神。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一起减仓就找不到底了,最后损害的还是自己。比如现在的市场,很多的公募基金,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确定,已经把仓位减到60%这样一个最低限了。所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市场,。
按照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判断未来国家政策对私募基金乱像的治理应该不会手软。对私募基金一压一放,一打一拉的手段肯定是会使将出来的。只是现在就搞,会坏了市场本来就已经疲软的气氛,所以政策操作上还要等待时机。至于政策向私募基金完全放开,开放式地纳入管理制度,这还需要时间,但这同样也是政策积极推动的方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私募基金是真正的市场主力,今后的政策治理将会陆续而来。现有私募基金有被打压者,也有终于熬出头的。但今后政策操作的眼光开始落在私募基金的身上,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最新资讯
-
孙飞:连锁餐饮企业上市战略 VC+PE+信托+海内外资本市场
08-18 1
-
12-23 0
-
08-18 2
-
08-05 0
-
12-04 1
-
05-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