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融资后理财 海螺是否在玩“借鸡生蛋”
发布时间:2021-01-09 04:55:15
近日,保障性住房今年必须开工,这一建材行业重大利好直接引发了股市相关行业的爆发式上涨,水泥行业尤为突出。
6月14日,水泥板块大涨7%以上,八只水泥个股涨停,该板块龙头企业海螺水泥涨了9.04%。
随后,6月15日海螺水泥公布了该公司将总金额为40亿元人民币的经营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海螺水泥对这40亿资金的具体理财实施计划如是安排:海螺水泥与安徽国元信托设立信托理财计划,信托资金25亿元,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85%,海螺水泥为该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时,海螺水泥还与四川信托设立期限为1年的信托理财计划,信托资金7.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50%;此外,海螺水泥还将购买7.5亿元的中国银行中银集富专享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期限为18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0%。
需要补充的是:参照该公司一季报,海螺水泥截至今年3月末的货币资金余额仅为30.7亿元,即彼时公司拥有的自有资金尚不能支撑起本次投资。不过,就在今年5月下旬,海螺完成了公司债发行工作,通过两个品种债券合计融资95亿元,融资计划中该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调整债务结构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2011年,海螺水泥发行的公司债券分五年期品种和七年期品种,上市日是6月15日,此次募集的不超过95亿元债券将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其中,五年期品种网上发行0.99273亿元人民币,网下发行69.00727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5.08%;七年期品种全部为网下发行,发行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5.20%。
当然,作为全球2000强上市公司之一的海螺水泥把资金用于理财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用于理财的40亿人民币却是来源于该公司上个月末刚刚获批发行的95亿债券融资资金,这就不得不让狐疑了。难道海螺水泥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借鸡生蛋”,图谋理财产品的高回报。
古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融产品的高风险确让人担忧。
近年来,上市公司理财正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涉足投资理财,理财产品涵盖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打新股和股权投资不等。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不外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言而总之,不过尽是为利而往。
不过,诸如海螺水泥这般正大光明地把刚融到资金转手交给金融机构的还数少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个品种债券的票面利率分别为5.08%和5.20%,即海螺水泥每年由此支付的利息额约在4.8亿元以上。而回看公司本次购买理财产品计划,前两个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85%和8.50%,公司以此方式获取投资收益,或可以看作是对冲发债所支付的利息费用。但在背负着5%的公司债利息支出的前提下,公司动用7.5亿资金购买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0%的中银集富专享理财产品的行为,则令人感到不解,同时也对其公司债融资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初步测算,如果上述理财产品均能按预期收益兑付收益,则在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时,海螺水泥将获得1825万元左右的收益,而全部理财产品到期时,海螺水泥此次的投资收益将达到2.28亿元左右。
从海螺水泥的财务报表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海螺水泥取得投资收益的现金分别为3.99亿元、2.81亿元、3.54亿元。由此可见,假如这笔理财产品收益能如期到帐,那么,金融理财产品则成为了这家中国水泥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这似乎有些滑稽。
从该公司的主业水泥生产与销售来看,一直以来,煤与电,作为水泥行业的主要生产成本,其价格波动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水泥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海螺水泥的总成本当中,煤炭和电力的燃料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60%。
从而,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难怪海螺水泥对自身的盈利能力有所迟疑。 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煤炭价格上涨以及夏季用电高峰导致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状况会增加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同时,CPI的升高,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攀高或许也是海螺水泥依靠投资收益带动利润增加的动力。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一个月以内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为2.85%,今年5月份便达到了3.39%;去年12月份六个月到一年期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3.73%,而在今年5月份就达到了4.22%。而固定收益的集合理财产品收益更是一路飙升,近期收益率更是大有破十的趋势。 上市公司利用闲余资金进行理财,虽然无可厚非,但也不应鼓励。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公司财务报表“掺水”,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从经营者角度看,投资理财尽管来钱快,但风险不为上市公司所能控制,并非上市公司所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实的诱惑前面,上市公司投资理财越来越多出现“越轨”趋势。这不仅仅是猜测。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货币政策日益紧缩的时候,银行等信贷机构“灰色”信贷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而一旦上市公司也秘密参与其中,则是对投资者的极不负责。诸如海螺水泥这类刚刚完成融资就大举投资理财产品,这多少让投资者心寒,似乎有玩弄广大投资者的感觉。
从而,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难怪海螺水泥对自身的盈利能力有所迟疑。 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煤炭价格上涨以及夏季用电高峰导致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状况会增加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同时,CPI的升高,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攀高或许也是海螺水泥依靠投资收益带动利润增加的动力。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一个月以内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为2.85%,今年5月份便达到了3.39%;去年12月份六个月到一年期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3.73%,而在今年5月份就达到了4.22%。而固定收益的集合理财产品收益更是一路飙升,近期收益率更是大有破十的趋势。 上市公司利用闲余资金进行理财,虽然无可厚非,但也不应鼓励。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公司财务报表“掺水”,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从经营者角度看,投资理财尽管来钱快,但风险不为上市公司所能控制,并非上市公司所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实的诱惑前面,上市公司投资理财越来越多出现“越轨”趋势。这不仅仅是猜测。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货币政策日益紧缩的时候,银行等信贷机构“灰色”信贷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而一旦上市公司也秘密参与其中,则是对投资者的极不负责。诸如海螺水泥这类刚刚完成融资就大举投资理财产品,这多少让投资者心寒,似乎有玩弄广大投资者的感觉。
最新资讯
-
08-17 2
-
08-12 0
-
08-04 0
-
08-11 2
-
08-14 1
-
08-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