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质押信托资金流向不清 洋河集团惹争议

发布时间:2019-08-14 11:17:15


经济形势不明朗、楼市调控陷入囧途、股市低迷熊市托底。继2011年的房地产、艺术品、矿产、票据类信托之后,正值农历新年新旧交替之际,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却“求钱若渴”,而信托公司嗅到了这一市场需求,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股票质押融资方式的固定收益类信托领域。 根据同花顺统计,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13日上午,上市公司的股东共计发生了314宗股权质押事件(同一股东向不同质权人质押股权分别统计)。 股市疲弱的背景下,质押股份估值是否存在泡沫?融资主体运营状况又是否可信? 洋河股份信托争议不断 在众多的发行股权质押信托中,洋河股份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颇受争议。该信托在跌跌撞撞中得以成立,之后争议也未间断。 该信托计划1.5亿~2.5亿元,期限12-24个月,预期收益率9%~10%/年,信托资金用途则是用于受让洋河集团持有的洋河股份不超过508万股限售流通股股权收益权。 对于这份信托计划争议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首先,质押价格不精确,下行风险大。洋河股份的正式发行日期是2011年12月8日至31日,此时股价为130元左右,而该产品的质押率是以2011年10月31日的20日均价140.6元为基准计算,其本金质押率为35%,而补仓线依照计算是60.04元,这个数字显然过高。 据一位接近国投信托的知情人士表示,洋河股份项目当初在过会时,就已招致内部很大的争议,且其基准定价也不合行规。 通常情况下股票质押类信托产品的基准价是以信托产品发行前20日均价计算,如果按此计算,加权均价为143元,而该产品以140.6元的远期价格计算,在此显然不合适。 其次,资金用途不明,隐含风险加大。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要求严格的信托公司,都会要求明确资金用途,但此类信托的很多资金用途可能不真实。洋河集团的此番上市融资已找多家信托公司,失败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而据悉,有信托公司对于是否接受洋河项目曾进行了事前调查,发现其资金流向房地产,所以中止。而上述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述,资金流向房地产,自己也感到很惊讶,不做该项目的人是不清楚的。虽然是否是房地产无法确定,但倘若隐瞒真实用途,融资成本就要提高,投资者也不止9%-9.5%的年化收益了,这是问题所在。 最大风险在股票暴跌 除了国投信托洋河股份之外,近来,“股票质押”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悄然走俏。平安信托的“睿丰”系列、中铁信托的“丰利”系列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都是投资于上市公司股东以股票作为质押而进行的融资项目的信托产品。 通过信托公司进行股票、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一般步骤为:上市公司股东将其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一定期限后附加利息回购;信托公司设计相应理财产品,并销售投资者,完成资金募集。 可是,什么是此类信托产品的软肋呢?当记者就此问题向多位业内人士采访,多数人举出了“重庆啤酒”的个案来形容,即股票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暴跌情况。 “前段时间市场不好,可惨了,都跌成那样,好多产品都触及警戒线了,我认识的好几个项目经理都跑去中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质押手续,追加股票和保证金,都快忙不过来了。”北京某第三方理财机构高级销售经理刘先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据刘介绍,一般此类项目较为安全,除非出现暴跌,如果质押价低又合适的话,是没问题的,毕竟股东套现不用这么低折扣卖,信托质押只是融资手段。 而业内人士对于产品的风险,意见也不一。一部分人认为,目前的股市处于低点,市场估值低,此类投资产品安全边际应该很难跌破,值得关注;另一部分人则表示,熊市里,不能用牛市思维来思考,具体股票具体对待,如果股票质押定价不合理,在股市低迷的背景下,风险很大。除此之外,还有人指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频繁质押股权,也可能对企业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股票质押信托重在“股” 那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又要如何选择股份质押类的信托产品呢? 对于投资者的疑惑,国内某大型信托公司研究部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质押物风险的角度,建议投资者选择以上市时间较长、行业地位突出、业绩增长稳定的蓝筹股作为质押物的信托产品。这样,质押物的价值就会相对稳定,也能够避免由于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对信托产品造成的风险;二是关注信托产品本身的避险措施是否完备,特别是相关产品是否设立了较为安全的警戒线和平仓线,能否较好地控制风险控制边界,这些都是我们建议投资者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眼下,时代背景亦不能忽视。“股票质押类的争议项目虽然很少出现,但是在2008年的时候,股票跌得比较厉害,卖也卖不出去,融资方没钱,企业资金链紧张。2009年中诚信托发行的3只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购买滨江集团[6.64 -4.05% 股吧 研报]流通股股票的信托产品,由于买入价明显偏高,加上房地产调控,股价下挫、信托产品损失惨重。当时的新闻也是沸沸扬扬,不过最后谁接盘,至今是个谜,大家都不知道。”多年从事理财事业的北京格上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端义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所以,产品怎么选,一个方法,就看抵押物。” 某家信托公司的老总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股票质押类项目,现在的新问题是按期到付的风险在加大。 他表示,只要抵押率合适,流动性可以,以现在的市场低点来说,资产保值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随着货币的继续紧缩,大多数作为融资方的民营企业可能经营困难,其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在加大。即信托产品如果到期兑付不了,需要处置质押的股票,时间可能一年、半年或几个月,就会出现到期不能按期兑付的风险。 此外,该位老总还指出,不排除在处置质押物的过程中,涉及到其他复杂或多变的法律纠纷,从而导致资产保全衍生出一定的问题。毕竟很多资金用途可能不真实,不排除在资产保全的过程中有其他的法律纠纷在内,会令事情复杂化;亦不排除个别项目得不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