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信托 、基金成误导销售新“主角”

发布时间:2020-01-22 21:08:15


  本来是去银行存款,却被理财经理“忽悠”买了保险,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银率网最新发布的“3·15”银行销售规范性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银行代销产品种类的增多,券商理财、集合信托产品、私募股权基金等也被频频当成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误导销售,让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稀里糊涂中了招。

  银率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银行误导现象中,保险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情况仍位居榜首,占比达29.56%;其次是基金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占比达20.13%;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集合信托产品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并列第三,占比均为8.18%。

  据了解,这些新的误导现象,主要是由于银行代销产品种类增多,有时客户经理为了完成销售业绩以及处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推荐产品时避重就轻甚至进行不实描述,误导客户购买,以此达到完成的考核目的。而客户由于专业知识缺乏,不能有效区分理财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差别,也是使误导销售情况发生的客观原因。比如,基金中的某些品种和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有相似性,如货币型基金,其风险性较低,每日分红,收益统计口径按年化收益率统计,这些特征均与银行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有较大相似之处。另外,一些新发售的保本型基金,属于保本性质,这一点与一些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也存在相似之处,并且比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低,如果将其形容为投资门槛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向投资者推荐,更易为不愿意投资基金的用户所接受。

  此外,集合信托产品也常被当成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给投资者。通常表现为集合信托被描述成收益固定,有风险控制,高端客户独享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这类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中信托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风险控制、预期收益率的表述如出一辙,所以用户很容易混淆。而私募股权基金被当作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误导现象中,主要原因是这类产品被银行的客户经理或理财经理错误描述为投资起点较低,预期收益率高,私下承诺保证收益保证本金的银行理财产品。把券商集合理财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给投资者的误导现象,则是因为有些银行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托管银行,当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托管银行销售时,托管银行的概念有时被描述为开发设计机构,于是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在托管银行销售变成了托管银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