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与养老保障结构调整(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9-08-08 19:49:15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以下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年金部总经理高松凡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 (本文已由重新编辑)

  高松凡: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与养老保障的结构调整”,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企业年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养老保障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年金企业制度从04年5月1号两个办法出台以后,特别是今年8月份第一批合格的金融机构资格认证以后正式启动了,国家企业年金制度主要特征我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是以个人账户制、基金积累模式为主要运营管理模式。

  第二以信托关系为法律基础。

  第三完全市场化管理。

  第四独立的市场、多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在这个问题上,不少机构理解不太一致,在座的保险机构人比较多,一方面觉得市场化对金融机构是一个好事情,另一方面,有新的金融机构进来竞争更激烈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有这个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短线来看竞争更激烈了,长远来看是一种拓展和延伸。这两年尤其是下半年8月2号是一个分水岭,被称为2005年金融市场上最为期待的事情,原来的期望值相差非常大,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就是企业市场的初期特色,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初期特色的出现:第一个方面企业需求没有释放。第二个方面,没有出台全国性的税收政策。第三个方面投资环境不理想。、配套法规缺失。我们在做市场的过程当中发现有时候几乎是寸步难行,当然这是一个初期特色的必经之路。第五个方面是金融机构尚未形成成熟运营管理流程和服务能力。 (本文已由重新编辑)

  正是由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市场上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规模不足与充分竞争的矛盾。

  第二、企业需求及企业年金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与角色分散的矛盾。

  第三、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与角色分散的矛盾。

  第四、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矛盾。

  第五、委托人则受托人能力的矛盾。

  第六、目标客户与税收政策的不匹配。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一些对策,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解决:

  一、全国性的税收政策引导对企业和员工的宣传。

  二、法规的突破(生产关系调整“大脚穿小鞋”)以责任认定而非机构认定,坚持信托模式核心价值,简化运营管理模式,放宽机构经营范围,促进角色合并、混业经营。

  三、,能否有更高层次的行政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协调,更高层次的法规出台。

  四、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现代化人力资源战略的形成,员工自我意识的提升。

  五、市场主体的自我提升(产品和管理流程设计、综合服务能力、管理成本的控制)。 (本文已由重新编辑)

  下面讲第二个方面,养老保险体制的结构调整。

  为了有效抵御人口老龄化压力,提高养老保障体制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调整,目标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集中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强大的市场。

  基本养老保险的改革目标:一是扩大覆盖面,降低替代率,提高统筹层次,二是统帐分离,先做实个人帐户。短期内个人帐户基金将仍由国家财政兜底,由社保机构全权负责,委托商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有限的市场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长期来看,这部分资金应与政府机构完全分离,与现有的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层次和范围也需扩展)共同构成第二个主要部分,完全市场化运营。

  个人帐户与企业年金形成五个方面的统一:

  一、所有权与责任主体的统一。

  二、管理法规特别是税收政策的统一。

  三、筹资成本及替代水平统一测算,统筹安排。

  四、运营管理模式的统一(以个人帐户制、基金积累模式为主,辅以其他模式)。

  五、。

  这是结构的调整,希望国家今后高度重视养老保障问题,增加决策的理性和透明度,提高预见性和前瞻性,政府职能部门摒弃传统管理思维,,共同培育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动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本文已由重新编辑)

  我们希望尽早看到这一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