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化对欧美企业年金制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24 09:53:15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经过对欧美不同的企业年金市场的研究之后发现,欧洲的企业年金之所以相对于英美略逊一筹,除了其它许多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不同的金融文化对其企业年金制度产生过并正在产生重大影响。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呼吁,在金融文化和企业年金方面,欧洲大陆大大落后了,要向英国学习;而英国也是落后的,要向美国学习。 欧美之间的金融环境差异性到底在哪里?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与美国相比,欧洲大陆金融市场之所以被他们认为稍逊一筹,企业年金之所以相对不太发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在欧洲大陆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传统 “吉尔特主义”行业保险为核心的“保险公司文化”(insurer' s culture),而在英美则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盎格鲁-美利坚式的“养老基金文化”(pension fund culture)。这两个文化环境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性或说关键冲突点在于“风险最终由谁来承担”这个问题上。“养老基金文化”注重的是风险共担,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保险公司文化”注重的是固定的收益率,主要遵循的是保本原则。于是,在“企业年金文化”氛围中,企业计划数量就越来越多起来,资本市场的长期性资金便充足起来,竞争越来越残酷,投资的原则必然就采取“谨慎人”的标准,以实现其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于是,在资本市场受到长期性企业年金的注资下不断成熟起来的同时,保险业也就随之发达起来,因为退休后的企业计划资金一般都被要求购买年金,而有能力生产年金产品的金融机构似乎只有保险公司;于是,在企业年金市场发达起来的同时,对保险市场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年金产品的潜在和现实需求,保险业也就必定随之被刺激得发达起来。 而在欧洲大陆“保险公司文化”氛围条件下,“吉尔特传统”下企业年金多被“升格”为社会保障的层面,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保险计划的数量比较少,并且, DB型(待遇确定型)始终占统治地位,各种“非信托型”的法律组织形式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市场关系单一,长期性资金较少;于是,银行在企业年金制度中自然成为运转的核心与枢纽,发挥关键作用,中介机构的数量受到抑制,数量相对较少;于是,相对不太发达的企业年金与不太发达的资本市场便互为前提,本应缴入企业年金的资金便大量流入或只能流入保险公司。这一方面导致企业年金的数量在整体上难以发展壮大起来,甚至受到冷落,而一方面,保险业确单方面显得异常活跃,资金来源异常充足,年金产品也可以自己上产,形成“内部循环”;于是,以保险资金为骨干力量的资本市场中,"谨慎人原则"处于绝对少数,而“保本”观念长期占据上峰,长期性资金就往往大大少于投机性资金;于是,反过来就对企业年金从DB型向DC型(缴费确定型)转变带来相当的障碍,而DB型的特征又反过来导致长期性资金数量较少(余额少,中介少),市场资源相对更偏向于流向保险业。 欧美之间市场氛围的差异性告诉人们,金融文化的氛围与企业年金二者之间是互动的,我们很难说谁是谁非,这更像是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循环难题。这可能是个价值选择问题,也可能是个价值偏好问题,更可能是个路径依赖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它至少告诉我们:它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发展企业年金的一个重要软环境;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培育。
最新资讯
-
05-04 1
-
08-16 0
-
08-05 1
-
08-16 0
-
06-17 1
-
08-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