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清盘危机背后:11产品清盘探源

发布时间:2020-06-24 18:00:15


曾经风光无限的阳光私募如今遭遇寒潮,步入清盘境地的阳光私募产品已达11只。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国内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基金已达777只,其中2007年之前成立的基金仅11只,2007-2010年4年新发基金的数量分别为80、96、167和318只。   朝阳永续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在最新披露的私募产品净值中,共有22只非结构化产品的净值在0.7元以下。此外有13只结构化产品的净值在0.85元或以下。按照一般止损线非结构化产品0.7元、结构化产品0.85元来考量,上述35只私募产品正面临清盘的风险。   私募遭遇大考   今年5月25日,一则关于新泉1期结构化信托计划提前结束的公告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上海新泉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泉投资)也随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该公告称,2011年5月20日新泉1期单位净值为0.8499,触及平仓线(0.85),根据信托文件约定,该信托计划于2011年5月20日提前结束,新泉投资亏损或达5000万元。   对于阳光私募而言,新泉1期的遭遇仅仅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阳光私募的亏损幅度也进一步扩大,遭遇清盘的私募也屡屡出现,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共有11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包括新泉1期)遭到清盘。据公开资料显示,新泉1期成立于2010年5月25日,截至2011年5月20日清盘,产品净值为0.8499,产品投资顾问为上海新泉投资有限公司。该信托计划原定期限为18个月。但到2011年5月20日,新泉1期的单位净值已触及平仓线(0.85)。   而按照信托文件约定,如新泉1期的单位净值触及平仓线,无论次级受益人是否追加了增强信托资金,且无论之后信托单位净值是否恢复到平仓线以上,自触及平仓线的下一交易日起,投资顾问的管理职责终止,投资顾问不得下达任何投资建议。   新泉1期的悲剧并不仅仅只是偶然,根据朝阳永续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0日,已经更新净值的阳光私募中,累计净值低于0.7元的非结构化产品共有22只。而在结构化产品(于今年5月、6月更新净值的)中,净值跌至0.85元或0.85元以下的产品则同样有13只。   新泉投资成立于2007年7月12日,法定代表人庞道满。包括新泉1期在内,目前新泉投资旗下共有5只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其中规模最小的重庆信托·新泉结构化,该产品的规模为14172万元,新泉投资资产管理规模约20亿元,在阳光私募行业中整体规模属于中等水平。   相关资料则显示,新泉投资与达晨创投同为电广传媒(000917,股吧)旗下投资平台,达晨创投主要负责创投业务,而新泉投资事实上是一家阳光私募基金。不过与达晨创投在创投界的鼎鼎大名相比,中国结构化信托理财产品最早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之一的新泉投资在阳光私募界这两年的境遇相形见绌。   新泉投资在公司简介中自称前身为“上海锡泉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锡泉投资)。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更名为“上海锡泉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锡泉实业)。   有媒体曾报道称,时任电广传媒董事会秘书的袁楚贤曾担任锡泉投资的第一任法人代表,到2006年5月,刘昼被推选为该公司董事长。此外刘昼还担任同属电广传媒旗下的达晨创投的董事长。尽管刘昼是锡泉实业的董事长,但在上海具体负责运作私募基金业务的还是庞道满。   清盘危机背后   阳光私募是一个高成本运营的行业,而赚钱与否,除了各家的投资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市场是否给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阳光私募的盈利红线是:2亿-3亿规模,15%的收益。一位阳光私募的负责人分析,一家阳光私募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信托费用。主要采用两个模式,一是按照资金量的1%来收取,但如今很多起始资金量是6000万到1亿元,为此信托公司通常不会接受1%的资金量提成,而是采取第二种模式,收取固定费用150万-200万元/年。其二是日常经营费用,通常一家阳光私募会有七八个核心人员,需要300万-500万元/年。   该负责人称,以资金量为1个亿的产品规模为例,一年能做到15%的盈利,能有超额收益1500万元,提取其中20%,阳光私募管理人收入仅300万元,完全无法覆盖上述两种成本。一般规模到达2亿-3亿元,年收益率达到15%以上,才能做到盈亏平衡。而去年前赴后继的诸多阳光私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根据不完全统计,有5个月以上业绩记录的714只非结构化私募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中,今年前5月的平均收益率为-6.98%,跑输大盘2.93%。阳光私募在业绩方面,已经风光不再。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步入清盘境地的阳光私募产品已达11只,分别为北京信托的爱康1号,山东信托的梦想8号、深蓝1号、以太3号、宝华1号,外贸信托的永圣慧远、新泉1期,新华信托的同威1号,国民信托的弘酬2期,西安信托的鼎弘义1期,中融信托的屹立东方一期。   除了强制清算之外,大多清算的私募产品属于到期清算。比如,今年3月26日被清盘的新华信托·同威1号,其成立日期为2008年3月26日,是同威资产由李驰管理的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其初始规模2.7亿元,存续期为3年。在运行满3年后,于2011年3月26日清盘,清盘时的净值为1.0288元。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共有6只非结构化产品面临清算的情况,分别是在5月11日清算的山东信托·以太3号、宝华1号;5月20日清算的西安信托·鼎弘义1期;5月23日清算的北京信托·爱康1号;5月27日清算的中融·屹立东方一期,以及5月31日清算的中铁信托·鑫巢盛利。   与清盘潮同步的,是阳光私募发行速度也在放慢。今年5月份共有11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发行,较之3、4月也有明显减少。“主要是市况不太好,持续弱市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指数无法走强,发行低迷情况还会继续,清盘也无法避免。”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与私募产品类似的是,基金专户“一对多”通常会设立止损线。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一对多”将止损线设为20%。近期不少“一对多”产品逼近这条清仓线,有的基金公司因“一对多”产品清仓问题紧急召开会议,并作出了强制减仓或清仓和平衡配置等方法来降低损失。“如果真的发生跌破设置的止损线,那"一对多"产品可能真的会面临清盘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