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学之间的《漫游》

发布时间:2019-08-10 23:02:15


  □小马哥

书中插图。资料图片

  《漫游》(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编撰思路独特,内容繁杂,页数众多,9篇小说(中英双语),9座建筑的大量实景图、结构矢量图、手稿、草图、建筑信息、作家考察纪实。我们要为每一处建筑绘制地图、撰写建筑师和作家的详细简历,我们还要为每位建筑师和作家绘制肖像,包含设计讨论、正式设计、印刷、装订和运输总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没有助手,扫描、打印、改校对的错别字全都是我和橙子两个人,长夜就是我们的“助手”。当时觉得这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主编欧宁特别提到:要强调“书”的质感,要有“游”的感觉,不能设计成简单的建筑画册,也不能只设计成小说集。又要是建筑,又要是小说。我一直苦思:什么才是接合点?将这两种题材结合在一起又要有特点,方案经过几轮讨论都没能定稿。

  最后还是受到康定斯基的名著《点线面》的启发,为我们此书定下了基调,找到了建筑和文学的共通之处——“空间”!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难道“文学”不是吗?

  建筑是“物质的空间”,文学不正是“精神的空间”吗?

  “点、线、面”不正是所有空间的基础元素吗?

  “点、线、面”的抽象组合不正是包容最大、最能连接文学、艺术的桥梁吗?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迎刃而解了……努力设计出更多灵动的“点”、多变的“线”、丰富的“面”,以此构建全书的视觉空间系统,让这些元素穿插焊接到早已确定了的书籍结构中去,让它们“漫游”于建筑和文学之间。

  书籍的结构对于书籍设计最为重要,它是基石,所有的元素,包括图形、文字、图片都围绕着结构展开、排列、穿插……《漫游》将建筑和小说设置为并置和对等的关系,小说统一为一种纸张和开度:朴实、严谨。建筑就放开,用不同的纸张印制不同类型的图片,大小不同的纸张在穿插中追求变化,利用纸张的交错展示建筑的构成感、分量感。

  书的设计出来后就是和印厂沟通、调纸,开印后正赶上央视《人物》栏目采访一位摄影师,要拍摄他画册的印刷过程,于是把我们正印的书给撤下来。本来说3个小时电视台一走就好,最后却印了一夜,急得我团团转,何况这书的装订很复杂,印张非常琐碎,配页量、手工量也都很大,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你想,如果我们不能按时交书,怎么和深圳新书发布会上的作家、建筑师、总策展人和双年展开幕式那些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参展人交待呀!结果,我们在印厂盯了四天四夜,一眼没合,谁也别再想插一杠子。

  展览开幕当天需要200本,赶不出来,只能先装订出100本,油墨都没干,最后用1个盒子包上,黑夜里直奔机场,赶早班飞机到深圳。第二天再赶出100本,又由我坐早班飞机送到深圳,参加第二次活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

  但现在看来,这本书还有三点遗憾:一是书外盒本来打算用F坑瓦楞纸,但成本不允许,加上需要定做也来不及了,所以用了厚的牛皮卡,出来效果不理想。二是字小,如果能回头重来,我们一定会放大字号,真的对读者说声抱歉!不过该书的中文版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三是书口飘刀,由于我们设计的结构是天头不裁切,并且天头长短不一,正常裁切书口时,天头部分有飘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