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印企期盼得到社会更多关注

发布时间:2019-08-17 12:43:15


  □潘晓东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日前召开的印刷工作会议上公布了被列入统计范畴的275家重点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情况,这些仅占上海市4606家印刷企业数5.97%的单位,其2010年的印刷产值占到上海市585亿元总产值中的69.91%。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张杨 绘

规模化印企和中小印企 冰火两重天

按照公布的数据,这些企业今年前3个月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27%、5%与18.09%,2月增幅较低是适逢春节、工作时间减少的原因;利润增幅分别为-8.67%、14.08%和13.93%;出口加工值分别增长了30.93%、10.02%和39.28%;数字印刷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93%、2.94%、7.52%。数据表明,上海地区大型印刷企业的经营情况看好。

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们又听到了一些来自中小印刷企业的“不和谐音”。

一是陆续有企业选择歇业,他们感到在物价连续上涨、工价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已经很难继续生存,与其被动倒闭,不如主动清盘。

二是部分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印刷企业感到今年前几个月的销售明显不如去年,令人焦虑,他们急于了解行业的情况,希望能够有助判断,究竟是市场的普遍现象还是自己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对上海的印刷企业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是,去年此时正在举办世博会,世博会给印刷企业带来了大宗业务,而今年一切都已回归正常。

应该承认,规模化印刷企业走好与中小印刷企业相对困难这两种情况或许确实同时存在。因为,这二者受到社会的关注程度不一样,业务来源与承接业务的能力不一样,采购原辅材料时与供应商对话的话语权不一样,劳动生产效率与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不一样,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一样,企业管理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肯定大企业取得开门红成绩的同时,也决不能忘了中小印刷企业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应该给他们以切合实际的帮助。

重重困难令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下面,详细比较一下上文提到的规模化印刷企业与中小印刷企业在诸多环节上客观存在着的不一样。

为支持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大到对部分引进设备的减免关税,细到对重点技改项目的扶持、对认证项目的补贴、对出国参展项目的适当资助等。但这一切,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并不了解,退一步说,即使知道有这样的项目,怎样才能落实到位也不甚知晓。政府与这些企业的对话机会极少,政策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甚远。

如果说大企业在采购中因为其量大而能够得到供货单位“垂青”的话,中小企业则少了这份权利,他们大多只能从二级、三级批发商手中去购买物资。如此,原辅材料的进价自然就比大企业的要高。成本高了,企业获利就低,市场竞争能力自然就弱。

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都积极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工夫,有可能用设备取代人工的环节,以设备代之。如果说,大企业以其规模化生产与雄厚的资金实力容易做到机械化、自动化的话,那么中小企业相对就难以做到。他们既没有那么大的业务量,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即使向银行申请贷款,出于规避风险,中小企业要获得贷款的难度也远远大于规模化企业。

我们当然不能笼统地由此得出大型印刷企业管理水平就一定比中小印刷企业高的结论,在我们周边的印刷企业中确有不少管理不差的中小企业。

但一般而言,大企业容易做到规范,更愿意接受崭新的管理理念,更愿意在管理上下工夫。以ERP运用情况为例,在不少大型印刷企业使用得已经非常娴熟,他们不光能通过网络看到统计数据,更多的是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着手解决问题、提升管理。但中小企业这样去做的就显得较少,相对庞大的软件购买成本让他们心存顾虑,更多的老板还是相信自己的那双眼睛。

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试制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也显而易见。

类似的情况还可以举出很多。对不少凭借机遇获得成功的中小印刷企业主来说,无论是产品定位也好、管理水准也好、劳动生产效率也好,面对竞争压力,确实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非如此就难以生存。

希望政府帮助中小印企走出困境

反映中小印刷企业存在的这些情况,是希望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是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能够正视这些客观存在,分析原因,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完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一项必须但又有点痛苦的任务。从而尽快地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我们既不能一叶障目,把大好的形势看得危机重重、一片黑暗。但是也不能熟视无睹,无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甚至轻率地以一句“优胜劣汰”、“市场法则”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看到山西省副省长自带铺盖、不带秘书、不与基层领导打招呼,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报道。我们实在应该提倡这种轻车简从、深入基层的作风,提倡领导既要走样板企业,以先进来引导发展方向,也要到普通企业做调查研究,与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交朋友,早一点听到基层的反映,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如此,肯定比问题成堆了才去解决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