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中国现当代作家传》出版

发布时间:2019-08-08 18:31:15


1931年4月20日,编完《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后,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本文学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朴社)的出版。与郑著出版后引起的广泛争议不同,1997年杨义等人合著的《中国新文学图志》的面世却引来学界如潮的好评。之后,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2006)、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2010)等著作陆续问世,形成了学术书籍图文版的出版潮流。2011年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总主编的《图本中国现当代作家传》丛书由长春出版社出版。该套图本传记共10册,现已出版《茅盾传》、《胡适传》、《郭沫若传》、《鲁迅传》、《郁达夫传》和《张爱玲传》这6册,《丁玲传》、《老舍传》、《徐志摩传》、《林徽因传》也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与上述图文版文学史及上世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两套较为权威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相比,本套图本作家传的特色在于将作家传记的史传精神与历史场景的图文资料两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完成了学术的普及和大众化。对青少年及普通读者而言,多读名人传记,接触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历程,对于张扬性灵、培养人格、提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图传的作者均为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学者,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老一代学者孙中田的茅盾研究、易竹贤的胡适研究、黄曼君的郭沫若研究、涂绍钧的丁玲研究早已被学术界公认;中年学者高旭东的鲁迅研究、陈国恩的文学思潮研究、王泽龙的诗歌研究、徐德明的老舍研究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尤为可喜的是姜涛、葛涛、张洁宇、李宪瑜、杨天舒、李郭倩等青年学术新锐的加盟,不仅使学术研究以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方式薪火相传,更使老一代学者的持重、中年学者的稳健、青年学者的创新品格在相互映照中得以彰显。

  图本作家传以普及文学知识,提高普通读者素养为目标,但在传主选取及论述内容方面却彰显文学史家的风范。所选十位传主均为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家、名家,且在两两对比中,体现出20世纪中国现当代作家不同的文化追求与审美选择。鲁迅的“批判”与胡适的“建设”,代表着现代思想史不同的价值取向;茅盾的现实主义坚守与老舍的文化批判,表现了左翼作家与民主主义作家的不同选择;“开一代诗风”郭沫若的激情、豪放与“新月诗派”徐志摩的潇洒、空灵,展现了“自由体”诗与“新格律体”诗人的不同审美追求;左翼女作家丁玲与“京派”沙龙女主人林徽因的创作,体现了女性作家的不同发展趋向;而洋场才女张爱玲的现代“传奇”与“浪漫抒情派”郁达夫的迷茫、感伤则展现了身处乱世知识分子的幻灭与追求……不仅如此,图传资料详备,在贴近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勾勒传主的生命历程,不拒绝日常生活与逸闻琐事,注重作家的“人间性”,使读者在对传主人格感到“崇敬”之余,更觉得亲切、自然,富于人情味。图传不仅吸纳了当前学界对相关作家研究的新成果,显现出鲜明的学理追求,更在资料、观点、图片的引用与注释方面体现出良好的学术规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更是传媒时代。网络文学中图片、文字与音乐的有机融合不仅吸引了大量读者,更体现出影音时代文学传播的主要特点。《图本中国现当代作家传》即体现了这种倾向。“图本传记”中的图片是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依据书籍内容花大量精力搜寻的关于传主的各种照片资料。这些斑驳的图片绝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补充,而是经过精心编排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文互动交融于传主生活的历史时空,不仅给人思想上的冲击,更带来浓厚的历史现场感,使读者在穿越时空中顿悟作家的创作与思想发展轨迹。形成了以传为经,以图为纬,以传统图,以图出传,图有神采,文有情趣,达到了既有史料价值,又兼具学术性,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目的。

  总之,图本作家传丛书著者的真正用意在于揭示隐藏于传记背后的时代风云及作家思想变迁,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展示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及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