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出版的前前后后
发布时间:2019-08-24 23:46:15
□董保存
今年“八一”前夕,在《亮剑》第67次重印的印单上签完字,我给作者都梁打了电话,告诉他:一家电视台盛情邀请他就《亮剑》发行过百万册去做一次访谈节目。都梁说:“让作品说话吧,何必自己去说来说去呢。”想想也是,《亮剑》出版10年了,人们几乎没有在媒体上见过他的照片和影像。这也让我想起这部小说刚刚到我手里时的情景。
那天,素不相识的都梁来到我的办公室,把厚厚的一撂稿子交给我。说是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我看上面写着《末路英雄》,就问他写的是什么,他说:“用你们的话说,是革命历史题材吧。”我问他过去写过什么东西?他说没有。问他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他说下海了,搞石油设计。我不由得看了看身材比较魁梧的他,真看不出这是个商人,怎么看怎么像个穿便服的军人。
那阵子我特别忙,就请在编辑部帮助工作的武警中尉小唐先读一下。小唐很快看完了,对我说:“这本书很好看,但有些问题拿不准。还是你看吧。”我用了3天的时间读了第一遍。说实在的,当编辑这么多年了,看的小说有几百部,能让我兴奋的不是很多。有的小说,包括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小说,写得很纯熟,写得很匠气,人物故事都还可以,甚至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就是叫人兴奋不起来。这部小说中有些段落却叫我这样的职业读者拍案叫绝。它有一股气,有一种冲击力,虽然它并不是很纯熟,并不是很完美。
带着一种编辑的欣喜,我把作者找了来,在出版社旁边的西蜀鱼庄和他交换意见。这次见面感觉这个作者实在有点特殊,他不喝酒,只抽一种“达妮”牌香烟。给他谈意见,他也不像有的作者那样认真地记录。对我的意见,有些他接受,有些却不肯接受。我希望他改一稿后再送审,他同意了。
都梁很快改出了一稿,当时的社领导佘开国和程步涛也在很短的时间里看完了书稿。他们同意我的看法,认为这部小说写活了一个英雄,写活了一个中国的职业军人,为中国军事文学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同时也觉得这部书还有不少值得商榷和修改的地方,还有必要让这个作者“爬爬坡”。我又把都梁找来,和社领导一起给他出谋划策。我还提出书名不行,要有个响亮的名字。我们都想了想,这才有了后来的书名《亮剑》。
经过多次的交流,我知道了创作这本书的奇特经历。创作周期长,他酝酿了10多年,许多人物早已烂熟于胸。创作周期短,他只写了8个月,而且都是用业余时间——白天做生意晚上写,甚至在老人的病床前写。能写出这部书是偶然也是必然的。说偶然,创作的直接动因是和朋友打赌。他和几个哥们聊天,把当今的小说(特别是战争小说)骂了个遍,朋友就说,你别光说人家的不行,你写一部出来看看。他说,写就写!于是他写起了小说,并且是一气呵成。说必然,他对我党我军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和人物有过很认真的研究,。他对文学作品的痴迷则是从十几岁就开始了的。
小说写成以后,他先送到一家大出版社,人家听说他下海了,要他出几万块钱。他说:“扯淡吧,不够出版水平我就不出了。”又找了一家出版社,放了几个月如泥牛入海,最后他才找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
书稿经过3次修改,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前付印了。设计封面时,按照惯例书勒口上要印一个作者近照和小传。我请都梁准备一下。他说:“不要了吧,我不想露面。”我笃信“作者靠作品说话”,不写就不写吧。因此,《亮剑》从第一版到现在的6个版本60多次重印,书上既无作者照片,也无作者介绍。
《亮剑》出版后,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叫好者认为,这是一部期望已久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长篇力作,是一部激动人心、不落俗套的小说,是一部阳刚气十足的英雄小说。叫骂者质问:“这哪里是八路军的团长?简直是土匪!”很快,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亮剑》迷。有参加过战争的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学生,有军队的官兵,也有商场上拼杀的企业家。特别是一些有军人经历的人,或是军人子弟,他们对这本书最感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合召开一次研讨会。、总政治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作家、评论家对这本书进行评头论足。专家一致认为,《亮剑》在英雄性格与凝重历史的统一方面是有创新的。小说没有回避矛盾,敢于直面历史,不粉饰、不盲从,很有分量,内涵十分丰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军事文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研讨会结束的当晚,都梁给我打电话,只说了一句话:“看来我们这一年多没有白忙活。”
很快,有多家影视公司和电视台找到出版社,要把《亮剑》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我先后接待了10多家。经过艰苦地谈判,终于在一天的凌晨,都梁和我在湖北大厦与上海一家影视公司和广东影视台签约,他们以重金买下了电视改编权。
应该说电视剧和小说一样,虽然它并不是很纯熟,并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可以找出穿帮的瑕疵,但是李幼斌把李云龙这个人物演得让观众拍案叫绝。曾经有那么一个观众,来买书时对我说,他跟着各地的电视台看《亮剑》,已看过12遍了!书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更加火了起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销售近10万册。
社会上把《亮剑》当成了一个“共名”(茅盾语)。部队演习称“亮剑”,;整顿市场秩序叫“亮剑”,厨师比武也要“亮剑”……大学里举办了上百个“亮剑”研讨班,电台还专开了“亮剑”的讲坛……还有的厂家做了“亮剑”酒,开发了“亮剑”游戏等。都梁对我说:“‘亮剑’这两个字真要去注册了!”
应该说,《亮剑》不是凭借作者的市场“号召力”才赢得读者。写《亮剑》之前作者在文坛名不见经传,既没有知名度更没有市场号召力。《亮剑》也不是因为出版社和发行商的刻意宣传和炒作才畅销。《亮剑》在出版前后,没有像有的畅销小说那样进行造势、炒作等活动,完全是依靠读者之间的口口相传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亮剑》更不是先有电视剧热播才有图书的畅销,从图书出版到电视剧播映,《亮剑》等了将近6年。
最新资讯
-
08-11 0
-
08-08 1
-
08-07 1
-
03-31 0
-
08-09 0
-
08-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