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巨头大举涌入 传统出版喜忧参半

发布时间:2019-09-14 09:47:15


  □本报记者 任晓宁

  编者按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清晰可见。而摆在每一个传统出版人面前的现实是:风云激荡的数字化浪潮之下,中国出版业正遭遇内外“两匹狼”的夹击:于内,移动运营商、技术商、平台商虎视眈眈;于外,国际大型出版企业、网络巨头诸强环伺。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落幕,而数字出版领域的全方位竞争序幕才刚刚拉开。夹击之下,中国出版业如何应战值得深思,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为业界探索破局之道抛砖引玉。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数字出版的不凡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出版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风光不再,国内新兴出版大鳄的威胁正在逼近。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盛大文学、百度、华为、淘宝……似乎数字出版展商显示出比传统出版社更强的话语权。而且必须正视的是,依赖于技术商的技术、运营商的渠道、平台商的服务,在实力雄厚的“同行”面前,习惯于强势地位的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沦为产业链附庸的危机。业外同行,到底是争夺蛋糕的“强敌”,还是做大蛋糕的“伙伴”?通过分析这些新进入者的动作,或可为出版业的下一步定位提供借鉴。

  运营商:

  我的地盘我做主

  数字出版的一大亮点在于手机出版。,手机出版已占据数字出版半壁江山。而从中国移动公布的业绩报表来看,移动阅读不愧为数字出版业的“香饽饽”。

  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手机阅读收入高达2.85亿元,同比增长307%。“数据流量已成为中国移动未来新的增长点,手机阅读业务则是中国移动业务推广的重点。”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在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这样说。

  但对于出版社而言,移动阅读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数字出版春天的到来。李跃同时指出,在移动阅读平台中,最受欢迎的并不是传统出版物,相反,移动阅读平台中95%以上内容是原创书籍,也就是传统出版物之外的网络文学。“中国移动的移动阅读有50%以上的点击量来自盛大文学。”拥有7家原创文学网站的网络文学巨头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如是说。

  移动阅读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网络文学随之大放异彩。出版社试图竭尽全力满足运营商的需求,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按照用户的喜好提供内容,但是推广权、分成权、标准权都掌握在运营商手中。”除内容外,运营商对上传书籍的数量等都有要求,有出版社人士表示,面对实力雄厚的运营商,出版社的话语权并不多。

  “比如推广权,如果上了推荐位,电子书就能有巨大的流量。,他们有一本书曾被移动阅读首页推荐过1天,当天下载量就突破2000册,而一旦下架,立刻在茫茫书海中销声匿迹了。

  谈及移动阅读推荐规则,移动阅读基地工作人员认为,他们会根据小说连载时的点击量选择推荐。而一般出版物并没有连载的过程,在上架时就已经是完本,因此很难获得连载时的人气,也更难获得推荐。

  平台商:

  “自出版”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亚马逊电子书平台的崛起,国内电子书平台也纷纷上线。尽管当前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与亚马逊相媲美,但实力雄厚者已经涌现。

  今年年初,华为注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二者合资的天闻数媒注册资本3.2亿元。之前,电商巨头淘宝成立淘花网并表示要做“中国领先的正版数字内容交易平台”;之后,搜索巨头百度在百度文库遭业内反对之后收购番薯网,走上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之路。与此同时,当当网、中国出版集团、盛大文学也纷纷搭建电子书平台。

  巨头的涌入使数字出版的实力得以凸显,但就目前来看,平台对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并没有直接刺激作用。反之,平台的扩张使得“自出版”日益成为可能,而“自出版”似乎对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发展更加不利。

  这一现象在亚马逊平台上可见一斑。亚马逊是全球范围内提供电子书销售的最大平台,其最初只是提供纸质图书的电子版,如今,亚马逊平台上更多的是电子书作者“自出版”的内容。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亚马逊Kindle商店前100名畅销书中有28种是作者“自出版”的电子书,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

  “我要负责并且雇佣设计者为我设计图书,还要为Kindle和所有的图书俱乐部提供书的形式。我不仅要承担营销和推广工作,还要做校对和编辑,以前出版商所承担的工作,现在我都要介入和承担。”亚马逊“自出版”畅销作家布莱克·克劳奇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发表演讲时如是说。按照他的说法,他一个人负责了之前出版社所有的流程,而他的收益也大幅增加。他的实践试图说明的是,数字平台越发达,出版社的用武之地越小。

  出版社:

  找准定位是关键

  一边要遵循运营商的已有规则,一边要在新平台上开拓阵地,出版社任重而道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版社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最恰当的定位,因此频频遭遇被动局面。

  “裹足不前注定会被市场淘汰,而在合作的同时,出版社更应提高自身实力,更多地了解新技术,了解用户需求,了解数字时代的规则,方可保持充分的议价能力。”一位数字传媒公司负责人谈到,与互联网巨头相比,出版社对数字技术、电子运营等往往显得陌生,那么不妨从最熟悉的部分开始练手。她建议出版社利用自身核心资源大胆尝试。“比如教育类、学术类、艺术类资源,都是数字平台、手机阅读基地所欠缺的。”

  中国移动也对这些内容表示很感兴趣。李跃表示,他期待与外研社合作数字教育内容。:“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科技类图书在手机渠道销量还不错。”

  对于出版社,现在则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跨入这个产业。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资源,这也正是平台商、渠道商在起步阶段最为欠缺的。出版社若能在此阶段找到自身独特的位置,那么即使无法掌握话语权,至少也能占据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反之,出版社若抓不住这个机会,则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作者跳过出版社,直接与平台商、渠道商谈数字版权的案例,尤其是知名作者,更是平台商、渠道商的首选。当出版社最为重要的作者资源直接与平台商、渠道商合作后,出版社将何去何从?这是出版社现阶段不得不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