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奔腾不息的的河流
发布时间:2019-08-06 11:50:15
铁流千里万里
我有幸在军报社做过几年副刊编辑,那段经历永远不会淡忘。每到春节,为办好节日一期《进军号》,以反映我军建设新气象,总是要下部队组稿,自己也投入采写。直到除夕夜才返回北京,火车上空空荡荡,旅客不上十位数。
副刊出到3000期,如一条长河,《长征》已是下游,河面豁然开阔,一眼望去,波澜起伏十分壮观。副刊格局大多了,以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为立足点,多方面拓展了军事文艺创作天地,精心编发了大批部队官兵喜闻乐见,同时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好作品。这些年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无不在《长征》版面上得到了充分反映,来得又及时又有声有色。毋庸讳言,与地方各报相比,对军方报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更高,《长征》能有今日的面貌,后来者付出了艰辛和很大的努力。
愿《长征》铁流滚滚,千里万里奔腾不息!
(作者系原本报副刊编辑、
不平凡的经历
1975年11月,《解放军报》的文化副刊决定复刊。取个什么刊名好呢?我、刘绍荫、翟俊杰、常恒强、张文荣等几个同志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当时纪念长征40周年的活动盛况空前,《解放军报》以很大篇幅宣传长征,大家一致同意用《长征》这个刊名。潜台词里就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的光荣传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曲折,都要坚定革命信念的意思。当然,,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编辑部的同道只能心照不宣。
记得这个新的刊名第一次见报之日,我们这些副刊的老编辑都很兴奋。这种情绪,不仅仅出于职业的因素——可以干自己的老行当了。更让我们开心的,是我们终于能在长征的旗帜下,表达我们的理想、信念、追求。
屈指算来,《长征》副刊已经办了3000期了。3000期,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历程。
对副刊广大的读者和作者来说,当年的老编辑,已是一些远去的背影。但我们并未、也不可能背过身去。它曾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精神诉求的一个支柱。它的内容和版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它的发展从未离开创刊时期编者的初衷:让长征所宣示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副刊上唱主角。就我阅读所及,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我以为,这是《长征》副刊的生命力所在。循此办刊,它的生命将无限延伸。
回顾与期望
李庚辰
转眼之间,《长征》文艺副刊就要刊出3000期了!回首创刊以来的风雨历程,真是恍如昨日,感慨良多。这期间,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作为直接反映社会矛盾的杂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情势,我们确立了站在时代潮头和大文化高度、立足军队、面向社会的方针,讴歌光明,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微显隐,为解放思想擂鼓呐喊,为改革开放振臂鼓呼。为荡涤封闭保守陈旧落后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意识,《长征》发表了大量振聋发聩之作,,多次获得全国报纸副刊评奖,《中华文学通史》也专节评论军旅杂文说:“革命军人舍己忘我牺牲奉献的意志品质,他们为党为国不避斧钺的锋芒锐气,使军旅杂文形成了突出的攻坚锄顽、摧枯拉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战斗特性。”这对我们军旅杂文是最高、最权威的评价。可以无愧地说,军报《长征》副刊的3000个版面,军报《长征论坛》的大量杂文决非“三千宫女胭脂面”,恰恰是“三千强弩射潮低”,它是给军报、给军队增光添彩的!愿后来者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做一个媒体的“披甲勇士”,坚守好这块阵地,继续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文明进步,正义直指,大呼猛进,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原本报高级编辑)
一路多彩好风景
吴纪学
《长征》就是长征。寒暑交替,山重水复,匆匆忙忙的脚步,眨眼间已逾三千之期。
回望三千行程,金戈耀日,铁马驰骋;箭穿云雾,船驰大洋;闻地动勇往,看水汹急赴;维和远安民心,护航威慑海盗……沿途铭刻的,尽是耐人品赏的多彩好风景。
一个人独自行走不是长征,那是远足。几个人结伴跋涉亦不是长征,那是“驴友”。只有众多信念丰沛的人,一个又一个梯队无悔奋进,朝着认定的目标迈动脚步,时时踏响大时代强音,才算得上真正的长征。
前有前行者,后有后来者。我有幸是它一个梯队中间的一员,因它而情激,为它而焦虑,因它而谋划,因它而尽力,也因它沾得一份光荣和自豪,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长征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时时都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倾注心血为《长征》
曾凡华
我不知道,若把3000期《长征》铺排开来能够铺多长多远。但我知道,在这不算太长的纸质的长河中,流淌着我们一代代副刊报人的心血。这中间,有着我生命的一部分。作为副刊编辑,我们与《长征》朝夕相伴、哀乐与共几十年,往往就因为一篇好稿、一个好选题、一块好版面而踏破铁鞋、耗尽心力,甚至爱屋及乌、因看法不一而争得面红耳赤。此间,有人在边防前线为采写副刊稿件而履险,也有人在编改来稿时被作品主人公深深打动而泪湿稿笺;有一次,因校对一个细节辗转往海岛打电话却找不到作者王海鸰而懊恼不已,但次日在乌苏里江巡逻艇上因得到铁源《十五的月亮》歌曲手稿又高兴得不行。《长征》副刊就是这样在新老编辑们的辛勤哺育下一天天长大,长到了今天的样子。今天的《长征》已不是用铅字码出来的了,而是运用现代化手段,编出了新的风格:无论是信息含量和版面的可读性,都在增强,编辑的个性风格,也得到较好的体现。抛开内容不说,单从线条、题花,以至字体、字号等版面语言中,就能看出编辑们的苦心。当然,《长征》副刊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读者的期待。
辛苦并快乐着
喻 晓
我前后做了30多年报纸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回首往事,有辛苦,有收获,也有快乐。
我编辑发表过许多作家的处女作。我看到他们活跃在当今文坛,常常以此为荣。我特别关注那些出自基层战士之手的作品,只要有一定基础,就会提出意见,让作者修改,直至发表。一个战士写出一篇作品不容易,作品在军报发表,往往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成堆的稿件中发现了一组诗歌,作者是工程兵施工连队的一个排长。诗很有生活气息,我很快安排发表了,并给作者寄去了样报和鼓励的信。作者给我写来一封厚厚的回信,述说他看到报纸后彻夜未眠的激动心情。一组诗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后来此人成了作家、教授和知名的影视导演。
最新资讯
-
后改制时代 出版格局发生大的变化 中小出版社其生存环境日渐艰难 遭遇发展之困
09-29 1
-
11-25 0
-
04-02 1
-
06-15 2
-
08-27 0
-
08-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