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否享有著作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9-08-14 20:56:15


如今,中小学教材招投标所聚焦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原创教材招投标是否应纳入“公有领域”进行,以及教材是否享有著作权保护两个方面。在2006年11个省的教材招标投标过程中,原创各版教材实际上被定性为“公共产品”而进入公有领域,由不特定市场主体竞争其出版、发行、印刷。我们认为,在招标投标中要回答原创教材是否应归属于“公有领域”中的“公共产品”,首先需要解决“教材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一前置问题。

教材的著作权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我国中小学教材经历了从建国以来的“统编”单一版本到2001年以来课程改革后多种版本的变化,由此教材市场也由“一社垄断”发展到“多社竞争”的局面;其二,有关行政单位、社会人士或部分专家对教材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性”问题认知偏差太大。本文从讨论教材招投标及其市场的发展过程入手,以期从著作权保护方面分析我国现行中小学教材的权利归属问题。

中小学教材出版由计划走向市场多元化竞争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1世纪之初的相当长时间里,投资下,全国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个版本的中小学教材,计划经济统管、文化产业落后造就了教育资源稀缺,也自然导致教材市场的国家垄断。从2001年开始,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教材建设和以区县或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选用教材制度的逐渐实施与完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出版、选用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从而形成了众多市场出版主体在教材市场激烈角逐的局面:全国近600家出版单位中,有100多家出版社和有关单位投资参与教材申报、立项和出版竞争,为获得更高的产品知名度和更多的市场份额,各社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前期研发,开拓潜在市场,完善配套服务,穷尽一切可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的景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的出版行业相比,可谓大相径庭。由此可见,义务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是经过国家投资到市场主体投资这样一个过程,教材建设与投资主体是由一极发展到多极,教材使用市场从国家规划确定到市场的良性竞争,这也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市场逐渐多元化的过程。

教材建设逐渐引入竞争机制“统编”模式基本走向结束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家投资,市场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垄断,教材使用全国一盘棋。而义务教育教材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小学教材仍是使用最广泛的,除此之外,北京、上海、浙江、天津也联合编写了一套“四省市教材”,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地方版”实验教材。“地方版”的中小学教材逐渐萌生后,全国使用单一教材的格局逐渐改变。到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制订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先期进行实验,然后在全国推广。至此,已有若干套教材处于酝酿之中。1987年,国家教委针对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出“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主体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在此政策的指引下,国家教委在全国共规划了“八套半”教材,最终面市的有七套半。于后几年,教材研发逐渐完成。1990年,教材实验工作开始。1993年,实验教材在全国推广。至此,中小学教材“统编”模式基本宣告结束。

新课程改革催生教材多样化

新教材建设促进竞争市场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小学教材门类、品种逐年递增,市场日渐繁荣。其投资、研发、使用日趋市场化,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出版投资主体跻身教育市场,教材竞争机制也慢慢完善起来,各社之间的竞争在2000年以后尤为凸显。。:2003年秋季,小学有1200多种,初中有750多种;2004年春季,小学有1100多种,初中有500多种。整个2003~2004学年度,:小学共近2400种,初中1200多种,全年共计3600多种。已有多套教材、多家出版社投身到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竞争当中,不仅有教育社、少儿社、大学社、科技社、电子音像社,还有原本与教材相关性不大的人民社、文艺社、古籍社。从出版社级别和主办单位看,包含部委级、省级、市级主办的出版社,编写单位以教育、教研部门居多,但还是存在类似于文化公司的民营单位。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有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之分,以上数字仅限于国家级课程的教材。,品种还将大量增加。

新课标实验教材试行启动

新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2001年起,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试行。与先前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不同的是,从制订“新课标”计划起,。因此,参与竞争的出版社一开始就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投入,而且随着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从事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和出版的出版单位数量也急剧增加。2001年秋季新教材实验之初,计有13家出版社获得申报、立项、批准,出版了几十种新教材;以后逐年不断有新的出版社、新的品种立项研发、审查通过。到2005年底,已有80余家出版社投资建设与出版近千种新教材,基本实现了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品种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如果加上教师教学用书、图册、电子音像教材,总数超过2000种。就目前的局面来看,一些版本的“新课标”教材针对不同地域,区分义务教育程度的不同,以自己确定的特色或个性化理念研发、出版教材,获取了大小不等的市场份额;也有一些出版社前期投入了上千万的成本立项编写教材,最终审核未获准通过,连实验区都进入不了,使投资化为乌有。可见,教材市场竞争虽然带来后期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