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音乐产业:数据喜人 实情堪忧
发布时间:2019-08-20 18:00:15
英国表演权协会(Performing Right Society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音乐产业收入增至39亿英镑,涨幅达5%,向盗版危机告别;演唱会收入史无前例地达到15亿英镑。
就在英国多家报刊纷纷以特大喜讯报道该消息时,英国《卫报》近日却唱出反调,认为这些看似可喜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英国音乐产业的难言之隐。《卫报》质疑说,如果英国音乐产业的现状果真如数据反映的那样,为什么英国所有的艺人和唱片公司都在不停地抱怨产业形势严峻呢?统计数据和业内人士的说法,到底哪一个更靠谱?《卫报》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这一喜讯背后的行业尴尬。
唱片销售额看似稳定 实则已跌至谷底
英国表演权协会的统计报告指出,英国音乐唱片销售额稳定。《卫报》则认为,英国音乐唱片销售额其实已跌至谷底。据《卫报》引用的相关数据显示,5年前英国的唱片销售额是18亿英镑,如今降为13亿英镑。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5年间英国唱片的销售额减少了大约30%,只不过2009年的销售额较往年没有再跌。而去年全英音乐产业总体收入5%的涨幅其实也只是与往年持平。有一点不得不提,若不是苏珊·波伊尔的专辑在英国夺得销量冠军(全球亚军,迈克·杰克逊离世后专辑热卖,唱片销量可能会再创新低。
版税主要来自 “骨灰级”艺人的贡献
统计数据表明,就歌曲创作版税而言,英国仍然和美国、瑞典齐名,为仅有的3个音乐净出口国之一,但《卫报》认为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繁荣。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本土音乐的收益微乎其微,很难出口到其他国家,英国与这些国家进行比较,意义不大。何况,在英国和瑞典的音乐出口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骨灰级”艺人,比如英国的披头士乐队、瑞典的阿巴合唱团。
演唱会收入分账 艺人和唱片公司所得甚少
根据统计,2009年在英国举办的演唱会的收入比往年增长9.4%。《卫报》称该数据最为迷惑人。统计数据中演唱会的收入包括了所谓的整晚收入——购买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收益以及停车费用等。这些收入并未进入艺人、唱片公司或者与演唱会业务密切相关的人的腰包。同时,票务中介的收入也被囊括到演唱会收入中,而这些钱是不会返还到艺人和唱片公司手中,最终只能让票贩子和私人门票交换平台的歌迷受益。
也许,该统计报告的发布旨在彰显音乐产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并非关注相关艺人和公司能在唱片产业中获得什么。英国表演权协会选取的测算标准是“在英国举办的演唱会”,而不是“由英国艺人开演唱会”带来的收入。不可否认,英国“接招合唱团”(Take That去年的巡演十分成功,但是一同出演的美国明星,比如Lady Gaga、Jay-Z、Bob Dylan几乎瓜分了全部的门票收入(不包括涵盖在门票价格里的服务费和其他费用,而英国艺人简直就是白忙活一场。
外国明星漫天要价 本土艺人无处施技
统计数据显示,夏季音乐节为英国音乐演出行业带来不菲的收入。《卫报》指出,虽然英国所有现场表演的收入有20%来自音乐节,但实际上场馆演唱会的收入更为可观,可以占到现场表演总收入的40%。因为那些在音乐节上领衔表演的明星大多是美国人,可以漫天要价,而本国的二线明星和乐队只能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同时,越来越多让艺人崭露头角、打磨技艺的小型演出场所却面临倒闭。不过,让人聊以自慰的是,英国举办的音乐节和巡演还不至于像美国本土的音乐节那样处境难堪。
英国表演权协会的统计报告还公布了一些被大多数出版物遗漏的数据。在英国,每人每年购买唱片的花费是16.59英镑,而美国年人均购买唱片的花费为9.43英镑,西班牙年人均购买唱片的花费只有2.38英镑。在数字音乐方面,英国人均每年花费3.51英镑,美国和西班牙分别是4.08英磅和0.49英镑。如果这些数据属实的话,英国人还没到彻底跟唱片说再见的时候。
就在英国多家报刊纷纷以特大喜讯报道该消息时,英国《卫报》近日却唱出反调,认为这些看似可喜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英国音乐产业的难言之隐。《卫报》质疑说,如果英国音乐产业的现状果真如数据反映的那样,为什么英国所有的艺人和唱片公司都在不停地抱怨产业形势严峻呢?统计数据和业内人士的说法,到底哪一个更靠谱?《卫报》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这一喜讯背后的行业尴尬。
唱片销售额看似稳定 实则已跌至谷底
英国表演权协会的统计报告指出,英国音乐唱片销售额稳定。《卫报》则认为,英国音乐唱片销售额其实已跌至谷底。据《卫报》引用的相关数据显示,5年前英国的唱片销售额是18亿英镑,如今降为13亿英镑。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5年间英国唱片的销售额减少了大约30%,只不过2009年的销售额较往年没有再跌。而去年全英音乐产业总体收入5%的涨幅其实也只是与往年持平。有一点不得不提,若不是苏珊·波伊尔的专辑在英国夺得销量冠军(全球亚军,迈克·杰克逊离世后专辑热卖,唱片销量可能会再创新低。
版税主要来自 “骨灰级”艺人的贡献
统计数据表明,就歌曲创作版税而言,英国仍然和美国、瑞典齐名,为仅有的3个音乐净出口国之一,但《卫报》认为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繁荣。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本土音乐的收益微乎其微,很难出口到其他国家,英国与这些国家进行比较,意义不大。何况,在英国和瑞典的音乐出口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骨灰级”艺人,比如英国的披头士乐队、瑞典的阿巴合唱团。
演唱会收入分账 艺人和唱片公司所得甚少
根据统计,2009年在英国举办的演唱会的收入比往年增长9.4%。《卫报》称该数据最为迷惑人。统计数据中演唱会的收入包括了所谓的整晚收入——购买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收益以及停车费用等。这些收入并未进入艺人、唱片公司或者与演唱会业务密切相关的人的腰包。同时,票务中介的收入也被囊括到演唱会收入中,而这些钱是不会返还到艺人和唱片公司手中,最终只能让票贩子和私人门票交换平台的歌迷受益。
也许,该统计报告的发布旨在彰显音乐产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并非关注相关艺人和公司能在唱片产业中获得什么。英国表演权协会选取的测算标准是“在英国举办的演唱会”,而不是“由英国艺人开演唱会”带来的收入。不可否认,英国“接招合唱团”(Take That去年的巡演十分成功,但是一同出演的美国明星,比如Lady Gaga、Jay-Z、Bob Dylan几乎瓜分了全部的门票收入(不包括涵盖在门票价格里的服务费和其他费用,而英国艺人简直就是白忙活一场。
外国明星漫天要价 本土艺人无处施技
统计数据显示,夏季音乐节为英国音乐演出行业带来不菲的收入。《卫报》指出,虽然英国所有现场表演的收入有20%来自音乐节,但实际上场馆演唱会的收入更为可观,可以占到现场表演总收入的40%。因为那些在音乐节上领衔表演的明星大多是美国人,可以漫天要价,而本国的二线明星和乐队只能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同时,越来越多让艺人崭露头角、打磨技艺的小型演出场所却面临倒闭。不过,让人聊以自慰的是,英国举办的音乐节和巡演还不至于像美国本土的音乐节那样处境难堪。
英国表演权协会的统计报告还公布了一些被大多数出版物遗漏的数据。在英国,每人每年购买唱片的花费是16.59英镑,而美国年人均购买唱片的花费为9.43英镑,西班牙年人均购买唱片的花费只有2.38英镑。在数字音乐方面,英国人均每年花费3.51英镑,美国和西班牙分别是4.08英磅和0.49英镑。如果这些数据属实的话,英国人还没到彻底跟唱片说再见的时候。
最新资讯
-
01-07 2
-
08-28 0
-
10-26 1
-
08-17 0
-
08-27 1
-
1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