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8-12 13:51:15
发布文号: 荆政发[200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荆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荆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实施《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鄂政发(2006)29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荆州科技发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培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意识日益增强,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05年底,全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已达19.5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22383人,研究开发人员6991人。拥有各类专家189人,其中国家级4人,。各类科研开发机构达到118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国家级CAD应用示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9家,4家企业被定为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管理与推进工程重点保护单位。“十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406项,无偿支持项目资金4494万元,申请国家专利90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8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4.37亿元,增加值21?8亿元。、洪湖被列为全省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县市,70%的县市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2、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逐步提高。全市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对一大批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以项目带动产品,以产品推进产业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滚动发展的新路。近两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市逐步形成了十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楚源、沙隆达、博尔德为主体的精细化工、生物农药产业集群;以恒隆、德克雷米、法雷奥为主体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以洪城、凯乐、711、菲利华、飞利浦为主体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以汉科、埃科、现代石油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四机厂、四机赛瓦为主体的石油机械产业集群;以小天鹅三金电器、华意冰箱为主体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奥达、一棉、金安望春花为主体的纺织产业集群;以荆鹏、华方为主体的石油软件产业集群;以天颐、银欣、德炎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吉象、拍马为主体的林纸加工产业集群。这十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半数聚集在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渐形成一种集群优势。?
3、以技术创新体系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初具雏形。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初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先后建立了一批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风险投资公司、技术贸易机构,其中,孵化器已孵化和在孵科技企业100多家,一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尽管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全市经济发展的要素驱动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科学技术发展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机制。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地区仍有相当差距,拥有的核心技术少,发明专利少,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分工的中下端;二是科技创新资源布局的功能性结构矛盾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高水平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三是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科技创新的政策激励效应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不强,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技术产权和风险投资市场发育不良;五是对外开放吸呐能力明显不足,集成和应用国际科技资源不够。?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创新型强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机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为荆州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内外技术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荆州科技发展孕育了新的跨越发展机会和实现产业技术能力跃升的契机;“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和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必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激活创新创业的热情。?
同时,荆州的科技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一是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特别是前沿高技术领域,已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牢牢控制了技术制高点,并凭借资金、技术、体制等优势,不断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二是国内新一轮科技、产业和区域的竞争与合作日益紧迫。当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荆州作为地处中部中心地带的城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和合作中,能否充分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三是任务艰巨,目标挑战巨大。建设创新型强市,要求我们必须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着力解决一系列制约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约束诸多和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挑战巨大。?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置于科技工作的首要地位和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不断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促进荆州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高能耗、高污染型向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体制创新。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建立促进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中心,加快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提升知识生产率,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应用,全面提升科技进步水平。二是内外结合,开放集成。以激发自身发展能力为基本点,突出主体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提高整合利用区内外创新资源的主动性,培育和提升对各种创新资源的吸纳、吸收和利用能力,为荆州科技发展提供新动力。三是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技术市场培育,不断提升市场对科技活动的配置能力,积极推进科技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市场主导、企业主导、民本主导的转变。强化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四是总体跟进、重点突破。既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的方针,突出优势产业、特色资源,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大产品和重点区域,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荆州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取得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有力支撑;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突破性发展。?
具体目标:一是原始创新能力目标。建成5-1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市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15家,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队伍。R&D人员达到20000人以上,R&D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二是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力争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工业化国家本世纪初先进水平,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达到96%,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0%。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20%;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年增长15—20%,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5%以上,其中工业经济达到50%以上,农业经济达到40%以上。四是科技创新投入目标。全市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5%,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力争达到财政支出的1?5%,风险投资机制逐步确立,社会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
(三)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 “十一五”荆州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面向,突出三大任务,强化四个重点。?
1、围绕一个中心。将“自主创新”置于全部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将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2、坚持两个面向。一是要坚持面向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要主动面向国家战略目标,为推动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3、突出三大任务。
一是突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二是应对未来挑战,在优势领域超前部署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三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致力形成全社会推进科技进步的合力。?
4、强化四个重点。一是将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力)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二是发挥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未来若干年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机遇,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和实施“科教兴市”的突破口;三是将发展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地位,加快解决当前制约荆州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瓶颈”问题;四是突出公共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新型高纯度石英玻璃器件;新型光通讯器材及配套材料;现代集群通信系统;敏感元件及精密传感器;表面贴装元器件;石油开采行业专用软件开发;整机设备的嵌入软件;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控制技术及生产进程网络化自动控制技术;在线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二是精细化工领域。新型染料及中间体环保新工艺;高效油田化工产品;低毒高效农药及生物农药;高效工业生产助剂;新型洗涤用、纺织用、发酵用酶制剂。三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产品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敏捷制造技术与装备;精密成型技术与装备;复杂高精度模具制造技术与装备;数字化控制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广泛应用体系的建设。四是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新型汽车电机、汽车空调、动力转向器、变速箱曲轴等零部件的研制开发;零部件生产自动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汽车零部件网络化供货平台建设。五是轻工、纺织领域。新型高档造纸涂布机;环保型纸品生产工艺;资源替代型中密纤维板制造;节能灯具开发;引进纺织行业重大技术装备,提高高档纺织品、特种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六是生物技术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基因工程与主要农作物品种改良;生物药品研制与开发;农业优势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双低油菜深加工技术;黄鳝、黄颡鱼等名优鱼种人工育种、养殖技术;名优水产品深加工以及保鲜技术;珍稀食用菌人工制种、栽培及深加工技术;规模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与检测技术。?
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主导、产学研联动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有关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建设精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导,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规划合理、计划可行、项目任务清晰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引导支持与产业集群、特色经济板块等发展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创新网络和战略同盟的形成与发展,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将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科技体质改革和加快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的民营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鼓励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联动的科技计划支持模式。研究开发类计划要突出反映产(行)业共性的重大技术需求,突出企业在计划实施中的项目目标责任人地位,进一步完善由企业牵头组织、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实施、产学研联动创新的有效机制;设立专项科技计划等,支持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多种方式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扶持。?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区域创新的新动力。
着力培育技术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切实提高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力。技术交易已日益成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新形势下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要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技术交易制度,促进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创新项目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地、风险资本的聚集地,成为科技资源得以高效配置的主渠道。积极推动建立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商业银行对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或项目直接投资或授信投资,缓解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压力。?
健全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模式。通过建设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和产业化导向的科技管理机制,破除所有制、机构、区域等的限制,建立新型创新组织机制,促进区域内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资源的集成;以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为纽带,加速培育产业集成创新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以健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类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在人事、经费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院所长负责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多形式合作,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建立稳定支持科研院所发展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从事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科研院所给予稳定支持。?
(三)突出公共财政职能,建设五大公共科技平台。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打破市场失效和系统失效对创新要素合理配置的制约,发挥“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受益的公共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
1、坚持“应用导向”,建立健全知识创新平台。突出信息科学、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争取国家支持,构建面向国内外科学技术前沿和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目标的重点研究实验基地与设施;面向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性需求,以获取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与管理,提早介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前沿技术创新活动。?
2、坚持“需求拉动”,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平台。重点建设一批行业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中间试验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实力和技术辐射能力的产(行)业龙头企业或转制科研机构,集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以体现政府目标的项目计划为纽带,完善运行机制,在促进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已建技术转移平台挂靠单位的科研院所或大学与企业或行会组织共建,开展以企业或行业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直接融合。?
3、坚持“促小”原则,建立健全科技创业平台。加强以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达到300家。创业服务中心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重视创业中心服务质量建设,推行创业中心低成本进入政策,落实对入孵企业的政策优惠,积极引入风险资金和中介机构,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标准化服务,鼓励联合科技咨询、情报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招标投标等科技中介机构的力量,发挥行业和专业社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会创业服务体系(网络),多层次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对创业中心的投资,促进创业中心管理与运行体制的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创业中心转为孵化器公司和投资性孵化器,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化、市场化。?
4、坚持“虚实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外文科技期刊、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连接高校、科研机构和市级科技文献中心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建设数字科技图书馆;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健全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和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建立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体系及网络平台;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推动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服务,加强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在充分保障科技条件持有者权益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充分共享,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5、坚持“创新产业化”,加强建设科技投融资平台。积极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技术市场、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等,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突出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将加强技术产权市场建设作为吸引风险资本、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注重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建设,加速社会资源向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聚集,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
(四)突出特色与支柱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创新链。
以增强特色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目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聚集和支柱产业竞争力提升,着力建设以创新平台和主体企业为基本依托的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创新链、汽车与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创新链、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创新链、生物技术产业创新链、材料技术产业创新链、电力与能源技术产业创新链等六大特色产业创新链条。?
(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基地。
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和产业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坚持高起点、高规格,少而精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方针,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一流的软件管理环境,使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建立和完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服务支撑体系,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持续推进县市技术创新,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实践证明,科技兴则县市富,县市富则市强,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唯一选择。要坚持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繁荣经济、壮大规模的方针通过引导县市依托区域优势和信息网络,打破区域差异,建立促进科技成果、人才等要素转移的平台,加快科技资源的共享,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从而逐步解决科技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使县域经济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引导和支持示范县市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采取成果转让、委托研究开发、合作研究开发、共建研究开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联合,大力推进科技优势与区域特色的对接,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2、加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针对试点县市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建立专家支持体系,组织各类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发展战略研究服务,标准与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政策与市场营销咨询,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对有条件的县市,扶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示范县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3、加快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息资源,改造内部管理,树立新型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发展数字农业。建设科技信息与科技资源条件网络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转移。?
4、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壮大支柱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链。依托已建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火密集区和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培育几个科技含量高、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
四、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法保护技术创新获得的知识财产和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
制定我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研究提出专利产业化和防范、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的战略措施,不断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利用和保护能力。建立完备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查询系统,完善全市专利信息平台及应用服务系统和动态监测、专利预警机制。?
重点支持高新区发展,发挥高新区在自主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引领作用。高新区要坚持自主创新的历史使命,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市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支持有开发前景的专利实现产业化。围绕荆州市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及试点企业、示范企业的示范效应,着力培育发明专利、驰名(著名)商标、重点软件版权,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业和区域。
(二)加紧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强化“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认识。各级组织人事和科技部门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并将其列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着眼于提高能力建设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围绕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及各类科技专项计划,结合研究开发任务,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技术创新团队,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根据主导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制定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别要重视行业顶尖人才的引进,发挥顶尖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对已有的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提高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支持兴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各类留学人员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引导。
采取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以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作投资股本的政策措施,兴办科技型企业,获取合法收益。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后,超过一定时限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可以自行实施转化,并根据与本单位的协议,享有约定的权益;职务科技成果的完成人自行创办企业转化该项成果的,本单位可以依法约定在该企业中享有的股权或者出资比例,也可以依法以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技术转让收入。?
(三)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全市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市级达到1?3%、县市区达到1?1%。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政府要提供财政支持。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对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按国家规定实行税收减免。?
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使之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科技投入占全市科技投入比重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建立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规范风险投资运作,积极探索风险资本进入、退出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风险投资机构,开展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业务。有计划地组织和推介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
健全科技企业贷款和信贷担保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激励商业银行为科技创新融资服务的信贷担保体系,由依法设立的担保机构为科技创新融资进行贷款担保;深化信贷资金管理、银行会计、财税制度等综合金融管理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发放科技贷款进行明确界定。?
(四)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
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立足于荆州的地域、经济和科技的实际,突出荆州科技经济发展的重点,注重科技合作和技术引进的针对性,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把引进资本与引进机制、引进核心技术、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实行高起点开放与合作,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国际著名研究开发机构、跨国公司,开展科技经济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标准、管理与发展经验。支持市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在境外智力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开拓并利用国外人才信息和资源,参与国际前沿科研开发活动。?
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积极推进我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科技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鼓励我市企业与具有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的长三角、珠三角企业进行联合和嫁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经济合作,大力吸纳和转化科技成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特色产业。?
(五)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重点支持面向政府目标的重大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着眼持续创新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政府联合投入,促进形成知识创新成果以需求为导向,向企业、向市场无阻碍流动的机制;依托研究开发机构或行业协会的力量,以网络、手册、内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宣传,帮助企业了解和跟踪最新动态。?
加快技术价值评估规范研究和建设,确立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价值评估机构对技术转移的重要促进作用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技术资本化、产权化进程。加快规划重点行(产)业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统筹协调功能,重点推动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技术转移;加强顶层体制机制及运行模式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荆州市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规范建设技术价值评估机构和队伍体系,加强行业准入认证、。对行(产)业性研究开发机构、大学科技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价值评估机构等开展的技术转移与服务活动给予政策支持。?
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鼓励和支持同行(产)业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向企业的技术转移给予政策扶持。?
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把农业技术推广成就作为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建立农村推广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激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深入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六)以行业性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为核心,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是根据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政府采购、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公平竞争"的运作模式,围绕行(产)业发展的特定目标任务,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坚持创新与产业化并重,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特点以及对行(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产品开发,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重大项目。?
重大专项的组织要坚持"有限目标,把握重点,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发展产业"的原则,以行(产)业龙头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为载体、产学研结合,重点在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和农业领域实施,优先支持对我市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作用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重大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七)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不断提升科技行政管理水平。一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成立专门班子,定期研究解决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合力。二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决策机制,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重大科技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完善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三要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公开各项行政审批的条件、标准、时限和程序,维护各类科技活动的合法权益。四要进一步健全市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每年定期公开发布统计监测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分别进行表彰和诫勉?
不断提升科技计划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一是突出行业、产业和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机制和方式,切实稳步快速地提高行(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项目监理制,保障重大项目计划按政府目标稳步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运行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严格实施立项查新、立项评估、中期检查、验收管理等制度。四是研究建立各类科技计划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科技计划按预定目标推进。?
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逐步建设完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科技条件、科技政策等各类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发建设比较完善的科技信用管理系统,大力提升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八)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技创新创业文化、法制环境建设。
加强对科普事业的投入,确保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比例。市重点科技计划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各类学术团体和其他社团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力争树立起若干优秀科普传媒品牌。?
认真抓好科普重点基地建设,组织科普专才以及科普工作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更新思想观念,营造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树立绿色的、道德的、人文的科技进步观,开放协作的科技竞争观和有责任的、理性的科技功能观。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荆楚文化中的有利成分,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诚信大气,创新有为”的创业文化。采取有效措施,,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完善政策法规,为科技进步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清理现行法律法规文件,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科技法规,形成比较集中统一和完整的科技法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和修订与全国性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将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运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纳入法制轨道。
-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计委、省经贸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 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布管理规定
-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关于《厦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决定
- 上海市商业委员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 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