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记者站管理如何加强?

发布时间:2020-11-10 19:08:15


  □本报记者 晋雅芬

编者按 ,。从报刊记者站的现状及人员结构来看,目前报刊记者站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此,,就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加强报刊记者站年度核验、对记者站一律重新登记并换发统一印制的报刊记者站登记许可证,并组成检查组对河南、,进一步加强对报刊分支机构及记者站的管理。

报刊记者站年检,。在2010年度核验工作中,各地以检促管,严格记者站年度核验条件,确保年检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同时,结合年度核验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工作,对违规或运转不正常的记者站进行缓验,对长期停止运转的部分记者站进行清理注销。从年度核验结果看,。

4月15日~7月25日,在全国开展的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也旨在对违规记者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在“百日行动”期间,,均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百日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详细列出重点检查的11项内容,要求各记者站逐条对照自查、如实填写,自查自纠报告和整改情况说明须经报刊出版单位审核并盖章,对隐瞒存在问题的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将此项活动与记者站年检相结合,共缓验记者站15家,注销记者站2家。

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处理群众举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也是此次开展“百日行动”的一大亮点。各地均在省级党报、晚报以及地市党报上公布了本次活动的消息,介绍专项治理的重点、范围和要求,,安排专人接听,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对群众举报做到件件有处理、宗宗有结果,对核实存在违规问题的记者站责令其停止一切新闻采访活动,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日活动。比如,,制作宣传展板并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近万份,讲授新闻记者证防伪技术和鉴别知识以及中国记者网网上验证查询系统,并公布记者站治理专项活动举报电话,广泛调动群众监督举报记者站违法违规行为的积极性。

此外,各地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还注重工作方法和效率,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进行认真排查,将其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对象,对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刊记者站一律责令立即整改。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河南省共处理各类案件45起,其中涉及非法记者站4起,非法刊物1起,涉嫌欺诈9起,虚假失实报道4起,。目前已逮捕2人,刑事拘留2人,治安拘留1人,行政处罚4起,取缔非法新闻机构6家,纠正报刊违规33次,调解投诉纠纷6起,约见违规单位领导诫勉谈话1次。

问题:五大病症

很多报刊出版单位都在其辐射的广大区域建立了若干记者站。应该说,这些记者站的建立延伸了新闻的触角,为拓宽新闻渠道、丰富报道内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报刊记者站的建立却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并未将心思放在新闻报道上。归结起来,目前报刊记者站主要存在以下五大病症:

病症一:部分记者站仍违反规定从事发行和经营活动

目前,部分报刊记者站仍然承担报刊发行任务,少数记者站从事经营创收任务,个别记者站违规情节严重。,部分报刊记者站设站思想不端正,错误地将记者站视为报社的经济增长点,出卖牌子、变相承包给个人或下达经营任务、规定创收指标。

《中国食品安全报》有30家记者站,在每家记者站设有1名发行员和1名广告员,由记者站站长负责监督,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太宜涉嫌敲诈基层企业,,依法作出撤销该报河南记者站的行政处罚。《今日信息报》驻黑龙江记者站聘用5名~6名工作人员,去年全年发稿量却只有20余篇。,一些记者站还在违规从事报刊发行、广告业务。、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工作的同时,将大量精力用于在行业内开展报刊发行,记者站的日常工作往往同报刊的发行额挂钩,严重影响记者站宣传报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病症二:部分报刊社对记者站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记者站在采编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是少数记者站违规经营、借用党政场所办公等问题的诱因

据2010年报刊记者站年检数据显示,全国报刊记者站平均经费不足5万元,每家记者站平均有两名工作人员,经费远不能满足日常需要。目前,,一些报社将记者站设在党政机关,报社往往只承担人员工资,其余办公经费均由当地党政机关负担。,一些报刊社仍将承揽广告、发行报刊作为工作任务,向记者站下达经营指标。因此,从报刊社层面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记者站违规经营的问题。

病症三:报刊社长期派驻记者代替记者站

在涉及地方长期采访活动中,一些报刊社未按照规定和要求在地方设立记者站,而是通过直接派出驻地记者的方式开展新闻活动,给管理加大了难度。一些报刊社派出记者单兵行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流动性强,,派出记者从事负面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日渐增多。《企业党建参考报》未在河南、山东等地设立记者站,却以派驻记者在当地驻留等形式违规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部分派驻记者驻留时间达一年以上,,目前该案正在处理中。,《中国城市经济》等报刊社借外派开展舆论监督的名义向基层企业索要版面广告费,基层单位不胜其扰,反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