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影视产业展开资本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9-08-09 07:14:15
“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金融的深度融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金融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前还应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未来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推进市场化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及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越来越成熟,金融资本通过影视公司实现资本增值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在这一形势下,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度变得越来越紧密。如上市、版权质押融资、股权合作等直接或间接的投融资方式,大大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中,作为文化产业中受众面最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行业———影视产业,已经“尝鲜”了多种创新融资方式,希望能实现投资者、影视消费者以及企业自身的“三赢”
1
影视公司集体上市拉开帷幕
近年来,国内多家颇具资金实力的民营影视公司,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事宜,铺平上市道路。
嘉禾娱乐在今年7月20日的股东会上宣布,以超过85%的赞同率,通过了收购橙天娱乐旗下影视公司智鸿影视的决议;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嘉禾”将更名为“橙天嘉禾”。随着橙天旗下的影视娱乐业务正式注入嘉禾,也预示着橙天娱乐先于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企业,在上市这一步上“捷足先登”,奠定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早在2007年10月底,橙天娱乐成功与嘉禾主席邹文怀达成协议,购入邹文怀以及其女儿所持有24.78%的嘉禾股票及可换股债券。2008年5月底,橙天娱乐主席伍克波宣布,全面收购嘉禾娱乐,并于2008年7月10日完成。就在今年6月16日,嘉禾娱乐宣布,以总代价8000万元人民币约港币9020万元向伍克波等收购橙天的影视业务。7月20日,嘉禾娱乐股东会以大比例票数通过以上收购,并决议将上市公司更名为“橙天嘉禾”。
据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陈雪彦介绍,收购橙天的影视业务后,嘉禾将加大拓展内地业务,并将开发电影制作及投资。公司除计划未来每年制作3-4部中小型电影外,同时也会参与投资有潜力的巨大电影投资项目。据悉,集团下半年资金开支约1个亿,主要投放在5到6个影院发展项目上,并预计今年年底可新增银幕60至70块,集中在华东一带。而未来两年,银幕将新增100到200块。此外,年底12月份,则会有橙天嘉禾首次联手投拍的大制作电影《风云2》上市。
近几年来,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都陆续在资本市场有所动作。以华谊兄弟为例,其从2006年开始频推大片,如《夜宴》、《功夫》、《集结号》等,动辄耗资上亿元的大片赚足了人们眼球。
有业内人士透露,华谊兄弟这种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除了经营思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为公司上市做铺垫。
据悉,目前华谊兄弟的上市正在进行中。目前,华谊兄弟已完成4轮私募,包括马云、江南春在内的多位国内明星企业家已经入股。今年6月16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公司上市进程已进入缄默期,未来拟将影视、广告、经纪业务等打包赴主板上市。”
在去年年底,在光线传媒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总裁王长田对媒体透露,光线传媒将选择国内A股上市,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投资机构开始与光线进行私募接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投资者并未减少对光线的热情,投资者给予的关注甚至还超过了他的想象。这也说明,光线传媒十年坚持的“内容为王”以及“全娱乐加全媒体”的战略,开始凸显巨大的价值。据透露,在与投资机构频繁接触之余,王长田同时还在全面调整和理顺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为上市做好准备。
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但是影视公司谋求上市的热情不减,这与当下的经济环境与影视产业格局紧密相连。橙天娱乐集团副总裁伊简梅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娱乐行业集体产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当其他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以现代的、最优化的方式在壮大自身规模时,娱乐产业也逐渐走上一条商业化、产业化的道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可谓‘水到渠成’。其次,行业内人士的自我觉醒,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适应市场,怎样将产业链做大,并积极地向市场靠拢。其中,包括进行繁琐的项目评估、做出未来的市场预期、进行产品调研等。此外,,是对行业内人士的巨大鼓励,同时,它对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橙天娱乐联合董事长李培森则表示,“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稳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内容投资者,都会提升对中国的影视制作的信心。中国电影票房去年已经达到人民币43亿元,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内地票房高达23亿元,增长约35%,估计全年可达57亿至60亿元。从这一发展趋势来说,橙天嘉禾相信,中国的电影市场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所以我们通过此次‘注码’大力发展国内市场。”
“当然,消费者对影视作品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也直接推动了影视公司上市融资的决心,希望以此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生产更多的影视产品,获得更多的回报。”上海市信息行业服务协会法务部主任周宾卿律师表示,“随着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只要影视作品好,吸引消费者,便可以热卖,投资方就可以得到巨额的回报,这必然让资本趋之若鹜。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除了影视公司需要通过融资方式来壮大自己之外,只要有好的盈利模式,金融资本也需要通过投资影视公司,实现资本的增值。”
2
影视版权质押融资初显成效
自2006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领域出现了以完全市场化模式运行、以版权作为质押对象的融资模式。英国渣打银行曾向张艺谋提供巨额贷款,用于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制作,成为文化产业创作引入银行资金的先例。
冯小刚这位影视圈的“大腕”级导演,也似乎特别钟情于以影视作品的版权,来进行质押融资的方式。他在开拍2007年贺岁大片———《集结号》时,曾获得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无担保授信贷款。此外,冯小刚拍摄影片《夜宴》时,深发展银行也慷慨地对其抛出了“橄榄枝”。据了解,当时双方进行了以担保公司担保项下的融资合作,为《夜宴》的拍摄提供额度为1亿元的贷款,风险由担保公司承担。
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也曾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首笔贷款合同,发放一笔600万元的贷款,以未来《宝莲灯前传》的版权作为抵押,用于大型古装神话电视连续剧《宝莲灯前传》的制作。
由于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风险比较难以把握。像制造业能生产出标准化的有形产品,但影视作品却是相对没有标准化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一个好的剧本能不能拿到拍摄许可证、拍摄能否完工、完工后能否卖个好票房、完成拍摄后能不能通过电影审查等,都存在变数。目前,从国内的版权质押融资现状而言,这些还处于探索阶段。
以《集结号》为例,拍摄许可风险、拍摄完工风险、影片销售风险,是招行当初面临的三个风险点。中金亿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相关分析师对此分析道,“经过详细的计划之后,招行一一化解了这三点风险,首先招行风险管理和审批部门人员阅读了剧本,研究后认为,对于饱含兄弟情感和英雄气概的战争片来说,获得拍摄许可证问题不大;第二,投资人华谊公司为拍摄完工风险提供担保,这为招行化解风险又添加了极有分量的砝码:第三点风险也是最具变数的风险———影片销售风险,则需要采取《集结号》全球版权作为质押。如果招行以全球版权作质押,那就意味着《集结号》不能进行片花预售和公开放映。招行与律师团队沟通后,采取了将版权质押权行使到拍摄完工阶段,拍摄完工后,即以全球放映的票房收益权替换版权质押权。为把风险降到最低,在全球片花的销售上,招行在法律部门的帮助下又追加了一些条款。”结果,《集结号》票房热卖,此次合作非常成功。同时,由于前期对各个风险点进行了很好的把控,最后双方实现了“共赢”。
而就在今年6月份,光线传媒与北京银行签属了2亿元人民币的授信贷款协议。据悉,这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以版权质押组合担保方式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单贷款。该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光线传媒未来3年近40部的电影制作和发行。这笔贷款也采取了版权抵押的模式。公司总裁王长田对此表示:“2亿元的电影打包贷款,不仅成就了由光线打造的中国式电影‘梦工场’的全新诞生,而且这也是银企双方致力于推进首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经典力作。”
由此可见,影视版权质押融资的成功,不仅能解决公司前期的资金瓶颈;而且也能使银行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应当指出,虽然这几年影视文化版权质押融资项目不断增多,获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仍存在一些投融资背后的隐忧。
3
文化产品特殊性折射投融资隐忧
从当前的A股市场来看,与文化传播相关的教育传媒板块,仅有16只个股,从上市的公司的数量来看,并不多;而且据分析,这16家公司中,以渠道、广告为主业的公司居多,而以内容制造为主的公司却很少。这其中包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早在十多年前,影视文化行业严禁私人资本介入,基本以国家控股为主,并处于国有资本垄断的状态,政府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严格。同时,影视产品与别的商品不一样,它本身具有教化和宣传的功能,影响力巨大。因此,。虽然前期的审核制度,能规避后期大规模投入后、却因主题思想存在问题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但如果审核过严,就可能不利于文化产业走上成熟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以上种种历史原因,使得资本市场对其“退避三舍”。不过,如今,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2003年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就可看出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明晰。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和全流通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及国家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的文化传媒业公司上市。
其次,在影视产品的内容制作过程中,往往渗透了强烈的个人创意色彩。“不同影视公司,不同的项目主导人,他们创作风格与兴趣度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或产生的效益。这对影视产品的资本化运作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伊简梅谈道,“投还是不投,利润到底有多少,回报有多大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内容产业还没有走到非常商业化的阶段时,影视产业目前的规模不容易做大。”
再次,版权质押融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周宾卿告诉记者,“这一融资方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需影视公司提供担保人或是其他抵押物。而作为银行,其对作品版权的了解以及对影视作品的未来预期等方面,都谈不上是行业专家。银行真正看重的,还是传统的担保方式,如不动产的抵押等。近些年推出的版权质押融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附带的方式,而不会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周宾卿进一步分析道,上述招商银行、深发展银行与冯小刚的合作,主要还是以个例为主。像冯小刚、张艺谋等,都是国内非常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导演,同时也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因此,他们能很轻松地融到资金。但这肯定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从一部片子的制作过程来看,制片人在申请贷款时,片子还没完成,那么包括物权、版权等在内的抵押物也无从谈起。所以,这时银行会用变通的方式来避免贷款风险。到了后期,等样片出来以后,银行根据相关情况,再发放质押贷款。但这种模式也是有前提的。其中,包括各种因素,如导演的知名度,市场号召力,制片人的实力,影视制作公司的实力,以及双方之前的合作,是否能达到发放无担保授信的条件。否则,一般的导演不可能拿到这类无担保授信。
“此外,内容制作是影视产业根基。但目前国内影视作品的原创力较弱,这也造成了影视文化产业规模小、盈利模式单一、利润增长空间小这一现状。这样一来,留给投资者的空间就小了。”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吴信训教授表示。
4
多重平台促资本与文化“联姻”
前不久,《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简称《规划》的推出,对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政策层面的利好。《规划》中提到,中央财政将明显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在现在每年投入10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已成立,基金规模100亿元,由财政部注资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推动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成立,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实行市场化运作。
关于上市融资,《规划》也有相应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对此,,产业发展必须跟资本结合,插上资本的翅膀,没有这一点,文化产业也不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资本的力量,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政策的支持之外,文化领域相关的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为进一步促成文化产业与各类资本的有效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月15日,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揭牌。据了解,今后所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权清晰、能成为文化产权标的物的各类文化产权,如影视剧的版权、动漫的版权、舞台剧衍生产品开发的版权以及著作权、各类文化专利等,都可以进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
相关人士表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境内外的分支机构,为各类出资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它是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之前,首个国家级版权交易系统,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于5月8日正式开通;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也同步启动。
据了解,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开通后不久,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领衔创作的动画片《快乐奔跑》,成为版权交易系统的第一个挂牌项目。据悉,该项目已与北京一家银行达成了300万元的发行贷款意向,从而成功将上映期提前了两个月;接下来,该银行可能还有给予制片公司综合授信的意向。
面对当前文化创意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困难、行业内缺乏有实力的担保人这一现状,版权融资平台及时推出,为其解决了后顾之忧。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是提供市场数据支持。平台要求企业在申请贷款之前,版权就要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并要求交易的经营数据,对融资平台来说是可以透明的。这样,融资平台就可以知道该版权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频度、总体规模以及盈利状况,根据市场情况可对其未来价值有一定的判定;第二,在这个初级判断的基础上,平台会把项目交给由专业的版权价值评估体系支持的评估机构去评估;最后,将两方面得来的数据都提供给信托机构和银行,作为它们终极评估的依据。”可以说,版权融资平台的建立,为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记者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各方交易融资平台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大踏步向前发展。
最新资讯
-
08-04 2
-
08-24 0
-
11-15 1
-
08-13 1
-
11-12 2
-
09-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