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信息化亟需出版信息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02-04 17:22:15
信息时代提出了出版业务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时代也提供了技术可能。所谓信息化,就是信息的收集、储存、检索、查询、传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从而保证这些信息的即时性及增值功能。信息化也意味着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小到一个出版社,大到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信息化带来的都是划时代的飞跃。
出版信息化,可以概括为出版资源信息化、出版流程信息化、读者沟通信息化。
1、整合出版资源、支持产品开发:
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信息在高速流动中完成其产生、传播、老化、更新的周期运动,并由此发挥出其社会与经济效益。信息时代的出版资源也是如此,惟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在信息的高速流动中为作者、编辑及设计人员所用,在产品亦即图书的开发中实现其价值。
出版社的出版资源首先是已有的出版成果,将这些积累数字化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由此可以形成庞大的图文数据库。与此相关的版权信息,同样是宝贵的财富,它的动态管理必将支持出版社的版权经营实现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按照最新的经营理念,企业与经营伙伴的关系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90年代西方跨国公司投入巨资纷纷实行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jse ResourCeP1a皿ing)工程,就是把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经销商作为企业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使生产经营活动在随时了解供应与销售动态的条件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这有力地验证了信息就是资源的名言。事实上,作者,包括设计人员的动态信息,读者的需求,印刷厂与书店,乃至竞争对手的动态,对于出版杜而言,都是图书选题,亦即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参考。
2、优化出版流程、支持经营决策:
出版流程与技术因素关系最密切,信息化将带来明显的改观,例如将使图书的写作、。编辑、校改、装帧设计等实现无纸化。同时,流程又与经营理念、作风密切相关。西方管理专家提出的“价值链”就指出产品是由于其价值被顾客认可才完成销售的,而其生产销售过程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不断被赋予价值的链条,这个价值链决定了企业经营的优劣。因此,90年代风行的“企业再造”,流程的重新设计、流程的优化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上文述及的“企业资源规划”,就是从产业的价值链角度整合流程。
流程的信息化,首先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图书开发人员为例,印刷、发行环节的大量信息随时掌握,有利于对新图书的准确定位。其次,动态的经营信息将得到有效的管理,这也是流程信息化的成果。再次,流程信息化使信息人员得以根据统计学原理,从大量信息中建立模型,开发出决策支持系统,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强化读者沟通、支持市场营销:
90年代营销理论的革命,把营销组合四要素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改为顾客需求、成本、方便、沟通,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以营销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对于出版业,读者就意味着市场,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了形成独有的读者群,于是,读者沟通成为营销的基本手段,生存的第一要义。
信息化为读者沟通提供了理想的手段。首先,大量的读者调查数据、读者交易数据、读者个人信息,可以构成读者数据库。其次,利用“呼叫中心”技术,出版社可以及时处理读者的投诉,及时反馈。再次,利用网站与读者直接沟通,可以开展网上图书直销,成立网上读者俱乐部。
最新资讯
-
08-19 0
-
02-05 0
-
08-24 1
-
08-03 0
-
08-29 0
-
03-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