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抓机遇破困局做强做优

发布时间:2019-12-21 19:21:15


  □2007年7月,以转企改制后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核心企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组建成立,成为国内高校第一家集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印刷等多介质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出版集团;2010年3月,北师大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实现了大学出版社跨区域发展的“破冰之旅”
  □5年来,大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企业规模实力日益增强。2009年,103家大学出版社图书销售收入达76.91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2.78亿元

  主持人: 冯文礼
  对话人:、办公厅主任 刘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 杨耕
  

  主持人:“十一五”以来的5年,对我国出版业来说是大改革、大发展的5年。作为出版业的一支生力军,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从规模来说,还是就实力而言,都有了长足发展。这一变化,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刘建国:到2009年年底,,全国103家大学出版社基本上如期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为进一步解放大学出版社的生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学出版企业打下了基础,为细分受众、重塑市场主体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遵循出版规律、破解行业困局增添了动力。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大学出版社的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都有较大幅度增长,销售收入达76.91亿元,占全国图书总产出的17%;税前利润达12.78亿元,占全国出版利润的17%。这说明,大学出版社几乎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在不断做强做大。
  杨耕:“十一五”的5年,可以说是大学出版社改革力度最大的5年,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5年。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2007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并以其为核心企业,整合北师大音像出版社、北京京师印务公司、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北师大出版集团,成为国内高校第一家集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印刷等多介质于一体的出版集团。2010年3月,北师大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实现了大学出版社跨区域发展的突破。不仅如此,我们又借鉴影视剧制播分离的模式,吸收10家民营书业公司,控股成立了专事经营助学读物的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率先在跨所有制经营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出版集团旗下这几家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有数字为证。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图书销售码洋已突破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4.22%;北师大音像出版社2007年成为出版集团下属企业后,2008年扭亏为盈,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1%;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2007年成为出版集团下属企业后,当年实现盈亏平衡,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7.57%;安徽大学出版社合资重组以来,半年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6%,销售利润同比增长165%。这就再次证实,只要有改革就会有大发展。
  主持人:实际上,无论是在体制改革中,还是在新机制的构建上,大学出版社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大学出版社实现发展有益,而且也会对其他出版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刘建国:是的。我认为,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成效也极为显著,有的大学出版社还在跨媒体、跨区域、跨所有制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如北师大出版集团。可以这么说,是转企改制,让大学出版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成了真正的市场主体;是转企改制,让大学出版社一改往日的小而弱,成了出版业的一支生力军。从大的方面讲,大学出版社有两点经验值得推广。一是改革没有搞物理整合,而是力求产生化学反应,这一点很多出版集团或出版社没有做到。二是发展有新思路。有些地方出版社资源比较雄厚,但没有做大做强,原因就是没有发展新思路,或者说有思路没办法。这样即使改革了,也不会有大发展。在这两方面,北师大出版集团做得非常到位。
  杨耕:转企改制,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北师大出版集团在转企改制中,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有这样4点经验或体会:一是妥善处理了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稳定在发展中才能实现,发展靠改革才能推动,改革的成果和可持续发展要靠制度才能保障。自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105项规章制度,其中,人事制度就达33项。二是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员工的接受程度结合起来,否则,无法推广实施。三是把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员工待遇结合起来,三者不能脱节,最终应以人为本。四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力求做到思想成熟、条件成熟、时机成熟,哪一个条件不成熟,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改革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理解、支持与指导。
  主持人:有人说,大学出版社是吃教材教辅饭长大的,离开了教材教辅,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就会很困难。持这个观点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刘建国:端教材碗,吃教辅饭,这不仅仅是大学出版社的问题,在全国许多出版社包括一些地方出版集团至今还主要依靠教材租型、教辅推广过日子。这实际上暴露出了我们在出版结构调整上的一些不足。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出版结构、企业结构都应该随之调整。如果不调整,不转变发展方式,不开拓新市场,出版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大学出版社也好,其他出版社也好,既然是企业,就要按照企业的规律、市场的规律来办事,突出主业,并以多元化经营包括上市的成果来反哺主业,自主开发适销对路的畅销书、常销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强做优。
  杨耕:就出版而言,主要有三大块: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实际上,就连世界上一些大的出版集团,虽然不像我们教育出版占的比重这么大,但教育出版也是它们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像圣智,就是靠教材教辅起家的,圣智与我们合作出版了一套对外汉语教材,还上了美国的国家教材目录,这说明圣智也看重教材。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的依赖方式如何。像我们,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基本上是教辅,2001年开始出版中小学教材,当时高校教材还不到千万码洋。这样一个图书结构实际上很危险。例如,“一费制”就使北师大出版社教辅从5亿码洋掉到1亿码洋。2005年,我们就提出图书结构转型,2007年转企改制之后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在完善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提升助学读物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学术著作,同时推动少儿读物、大众读物的出版。几年努力已取得丰硕成果。到2009年年底,北师大出版社动销品种3500种,其中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已达1500种,职业教育教材达480种,占全部品种的50%以上,图书结构转型就品种而言基本完成。同时,我们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新版书、修订书和重印书结构的优化,到2009年年底,修订书、重印书比例已达60%以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