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崛起秘密何在
发布时间:2019-08-05 14:15:15
快速增长,前景看好
风险投资扎堆进入民营书业
“民营书业早非吴下阿蒙,不是亲眼所见,确实难以相信它们发展得这么好。”去年9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去山东考察了几家专做教辅读物的民营出版公司,所见所闻令他惊奇。
“现在许多出版社认为图书不好做,但这几家民营公司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有的企业连续四五年保持40%-50%的增长率。这几家企业年策划图书上千种,销售码洋在5亿到10亿元之间,规模还不是最大的。”魏玉山说,现在民营出版公司在教辅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年销售码洋在2亿元以上的公司有20多家,超过许多大中型国有出版社。
在大众图书市场,民营出版的表现同样强劲。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出版图书30余万种,其中民营公司策划出版的约有5万种。
据当当网总裁李国庆介绍,虽然民营书业的图书只占当当网图书销售品种的10%,但当当网图书30%的销售额来自民营公司的图书,其中畅销书的70%来自民营书业,要是加上教辅,这一比例就更高了。而当当网本身也是一家民营企业。2009年当当网图书销售码洋22亿元,约占中国图书零售总额的15%(不含教材教辅)。李国庆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能达到37亿元。
“在大众图书市场,我们的占有率第一,我这样说不是吹牛,有开卷公司的调查数据为证。”沈浩波,北京磨铁图书公司总裁,2007年成立的这家民营出版公司因策划出版了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而一举成名,现正热销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是他们公司的产品。“磨铁去年的销售额是5个亿,今年大概会到6个亿。”
随着实力的壮大,一些民营书业公司已经把目标瞄准资本市场。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鸿说:“我们正在按照上市企业的标准运作,相关材料已经上报。”如果获批,天舟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书业企业。
资本的嗅觉向来是敏锐的,民营书业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关注。自2008年起,磨铁文化、聚星天华、新经典等知名民营出版机构先后获得了上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民营崛起,秘密何在
民营优势值得国有出版社借鉴
客观地看,民营书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但仍然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有关人士认为,关键是民营书业的机制优势。
山东之行使魏玉山看到:“民营书业企业不仅管理制度非常多,而且真正得到了贯彻落实。在好几家公司办公室的墙上,都挂有工作进度表或个人业绩月度表,对每个员工的业绩每周每月都有考核。在梁山调研时,我们发现金榜苑公司和天成公司的物流中心,都有多台机器在给每一本图书打码,一问才知道,打码是为了知道每一本书的去向,可以有效防止盗版图书和管理退货。”
魏玉山说:“我们考察的这几家企业都非常重视读者服务,都有专门的客服部门。在世纪金榜公司,我们看到有三四个人专门处理读者来信,据说每天回复一二百封;有的还有24小时热线电话和网络服务,对读者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做到及时回答。据我了解,国有出版社里这么对待读者反馈的还没听说过。”
“为了留住人才,有的给职工建宿舍,有的帮助解决家属就业,有的过年过节主动帮员工买车票,重奖业绩突出的员工,一位在民营书业工作的特级教师年薪高达50万……这些做法本来是国有企业的好传统,现在都扔掉了,倒是民营公司捡了起来。”魏玉山说。
“原创能力,营销能力,出版人对产品的判断能力和对作家的服务能力,这四块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沈浩波认为,与国有出版社相比,民营出版公司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是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拿营销来说,我们大概有100多个销售人员分布在各大图书销售终端店面,在很多大的卖场,比如说像当当、卓越、浙江新华书店、北京新华书店、上海书城,我们都能够做到‘日清’。”所谓“日清”,就是每天每本书的销售数字都会通过网络向公司报告。
精细化的内部管理、敏锐的市场触觉、高超的选题策划能力、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使民营出版机构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显现,民营书业进入调整期
当然,优秀者总是少数。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因为少数企业的成功而把形势看成一片大好。民营书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后来者尤其如此。
华文天下总编辑杨文轩说:“民营书业看着热闹,但是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人、那几家公司,绝大多数小公司仍然停留在小打小闹、每年弄几本书混日子的阶段,离规模化、产业化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魏玉山说,现在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几家大公司主导市场的局面,小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觉得民营书业进到了一个深度调整期,一些品牌好、规模大、渠道比较独特的,可能增长会比较迅速,规模小、没有品牌、质量比较差的会被淘汰。这几年调整的力度非常大,我个人觉得调整是好事,最终民营书业的数量可能会减少,我们原先说有上万家,也许最后剩到几千家,但是产业集中度提高了。”
此外,零售终端的减少等问题也令民营书业企业感到担心。近年随着地价、房价的飞速上涨,中小书店纷纷关门或转行。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现在城市里银行网点越来越多,而书店却越来越少。
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说:“现在发行领域国进民退比较明显。图书销售跑不赢房地产,像季风书园那样的好位置如果不是政府补贴,根本赚不回房租。而国有新华书店自有物业,位置好,又连锁,有教材发行,先天优势明显。”
“你如果去日本看,每走几步必有书店,可我们在北京的大街上就看不到几家书店。为什么?因为你开不起,房租这么高、盗版这么猖獗、书价还这么低。”沈浩波说,“并不是说老百姓不读书,是因为老百姓不方便买书。在北京买本书得跑到西单、王府井去,很不方便,大量的阅读需求被扼杀掉了。”
沈浩波认为,政府每年拿上百亿补贴出版社,还不如补贴书店,书店数量多了自然带动读者。
政策放宽,发行上扬
民营书业进一步渴望“国民待遇”
“民营出版企业在新世纪的大发展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的放宽。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魏玉山说,“以前跟民营企业家聊的时候,他们总说自己是‘灰色地带’,‘建筑在沙滩上的产业’,因为没有政府的认可,总不知道哪一天会出事,所以发展总是不敢全力投入。从2002年以来,政策上逐渐放宽,民营书业才真正起来了。”
最新资讯
-
08-04 0
-
02-11 0
-
09-01 0
-
08-25 1
-
08-28 1
-
08-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