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光辉篇章: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6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9-08-07 06:56:15
六十年激情岁月,一甲子光辉篇章。
2011年3月2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六十华诞。
1949年10月,,面对百业待兴的局面,中央人民政府并没有遗忘文化出版事业,一个国家级的、专业性文学出版机构,正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悄悄酝酿——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人文社创建于北京,一位翻越雪山草地的老红军、刚直不阿的文学家受命草创,他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同年5月,人文社第一本文学图书《平原烈火》出版。
60年来,为了光荣与梦想,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聚集一堂,筚路蓝缕,为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艰辛开拓。
志趣正大成就文学梦想
精益求精铸造文化品格
“我听说你们发展得越来越好,我非常高兴。”105岁高龄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得知人文社成立60周年,兴奋地说:“给你们一个最好的祝愿。”
周有光的祝福何尝不是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我个人的写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很高的梦想,一个愿望,就是我一定要写出能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30多年来我的梦想和愿望未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每提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的脑子里面经常有这样的几个词——志趣正大、才识恢弘、恪守诚信、精益求精,这是构筑了人文社信念和价值的优秀品格。”作家李国文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史和出版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座不起眼的楼房,是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文学殿堂。”
作家出版社(1953—1958、1960—1969)、艺术出版社(1953—1957)、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1957、1987—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2009)、天天出版社(2009至今)……这些曾经作为人文社副牌的出版社也是“大名鼎鼎”,它们共同创造了人文社的辉煌历史。
从成立之初,人文社就以繁荣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带着清醒的使命感和生生不息的强大创造力,对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60年,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其一她是哺育众多文学名著的一个摇篮,这些文学名著包括中外古今,有当代的创作,有古代的很多作品的整理,也有翻译外国名家的一些作品。其二她是供应精神食粮的圣地,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抵制低俗化的趋向,始终坚持坚定的文学操守和勤奋的耕耘精神。”
“60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坚持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坚持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事业之本,坚持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严格管理为治社之方,注重图书出版的系统性和多层次结构,力求全面地高质量地传播人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说。
60年风雨历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曾受到“左”的思潮的干扰和破坏,走过曲折坎坷的道路。十年浩劫期间,新中国出版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样难逃厄运。但这一时期,主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内参“黄皮书”,以世界的眼光和一流的译文,为一代青年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养分,留下了文学和思想的火种,也催生了新时期文学的蓬勃发展。
,精神产品稀缺,书业凋零。人文社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长久以来的书荒、面对种种尚未解除的精神束缚,人文人毅然选择直面时代的课题。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作者的倾心支持下,人文版名著大量重印、新选题新作品源源不断。
1978年,学术刊物《新文学史料》创刊,1979年6月,大型文学杂志《当代》创刊,前者以其对于文化薪火的传承、后者带着其贴近现实的姿态,与其他人文社社办报刊一起,为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摇旗呐喊、正本清源,成为文学界两道亮丽的风景。
1979年2月,人文社领风气之先,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部分中长篇小说座谈会”,、质疑,对创作个性和创作自由的提倡,震动整个文坛。
人文人把握时代脉动,记录历史的回声:以巴金《随想录》为代表的文学新作陆续出版;以《围城》、《白色花》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再度面市,接续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源流;以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新整理《金瓶梅词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让传统走近日常生活;以劳伦斯、毛姆等作家为代表的各国经典作品新作,极大地开拓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资源重组加快文化建设
体制改革带来高速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席卷中国的经济大潮下,人文社执着探索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灵活创新的思路,坚守优良出版传统,大胆开拓新的文学样式,为“人文品牌”找准定位,出版了一大批优秀长篇小说,成为新时期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许多作品获得了各种国家级图书奖。
这一时期,随着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人文社也进入了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运营的新时期。1998年,人文社在出版界第一个成立了面对市场的策划部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尘埃落定》的出版实践,是人文社首次尝试全方位策划、营销纯文学作品;1999年,人文社推出王海鸰的《牵手》,开始了出版同步影视作品的尝试;而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和中学语文新课标系列的推出,则是人文社细分市场、资源重组的成功尝试。人民文学出版社为20世纪的中国出版事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进入21世纪,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更稳健的步伐迈步向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成功引进《哈里·波特》的中文版权,是人文社在市场转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国内出版界在国际版权贸易中的经典案例。
2002年4月,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其成员单位之一;2002年12月,首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颁奖典礼举行,随后,又迎来了勒·克莱齐奥、大江健三郎、马丁·瓦尔泽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打开了新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新渠道。
2007年,中国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转为企业运作;2008年8月,关注中外文学作品交流和版权海外贸易,成立了对外合作部;2009年8月,人文社全资子公司天天出版社成立,着力开拓少儿图书市场。
在60年出版实践中,在60年的文学发展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高校文科教材等图书10000余种,发行10亿多册,拥有大量的专有出版资源。
最新资讯
-
09-21 0
-
08-08 2
-
08-20 0
-
02-05 1
-
05-29 0
-
08-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