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史资料:1949年以前为革命献身的新闻烈士
发布时间:2019-08-14 20:06:15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20世纪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
抗日战争中,,分社记者们战斗在敌后的艰苦环境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往往白天打游击,晚上写消息,自己背着油印机和笔墨纸张,辗转战斗于敌后。这其中涌现了不少英烈。34岁的山东分社采编主任郁永言就是其中一位。
1941年冬,山东。日本调集5万兵力,向沂蒙山根据地进行历时70多天的大规模残酷“扫荡”。11月30日,郁永言率领的战时新闻小组,在转移途中遭敌袭击,郁永言等20多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战友们在山坡上发现了郁永言的遗体,旁边有他带着血迹的日记本,还有他平常戴的那副用线绳代替镜腿的眼镜。
倒在敌人枪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的新华人,郁永言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据不完全统计,。
战争时期,,他们是敢于冲锋的战士,他们是记录真实的勇者。
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担任晋察冀前线分社记者的萧逸,是文学大师茅盾的女婿。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军转战南北,参加过保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写出不少出色的战地通讯。
1949年初,萧逸在北平见到了茅盾先生。茅盾鼓励他参加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这更坚定了他采访和写作的决心。同年4月,正在太原前沿阵地采访的萧逸,在弹雨中向躲在地堡内的敌军喊话,不幸中弹牺牲。
“我已经多年来学会了把眼泪化为愤怒,但萧逸之死,却使我几次落泪。”悲痛万分的茅盾先生如此追忆萧逸。
巾帼不让须眉。现存照片上的叶邦瑾面容清秀,微笑中略带羞涩。很难让人想象她是如何勇敢地直面生死考验。
1943年,日、伪军对苏中根据地发动疯狂“清乡”。,活跃在敌人的封锁线上。1946年8月,她在如皋县柴湾区不幸被捕。威胁利诱与残酷刑罚抵不过叶邦瑾的宁死不屈。“老虎凳”、烧红的铁丝……在“铁娘子”钢铁般的意志下,这一切都失去意义。
誓死保守党的秘密,厉声痛斥眼前敌人,2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但叶邦瑾用坚贞不屈赢得了后人的尊敬与追忆。
全国解放后,如皋县的文艺工作者排演了歌剧《叶邦瑾》,以纪念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英雄。
,是一部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史诗。在那个战火纷飞、风雨如晦的年代,“新华人”跋涉在艰苦的行军路上,激昂的文字是战斗的檄文,他们践行着为革命奉献终身的诺言。
最新资讯
-
08-18 2
-
12-18 1
-
08-17 0
-
09-09 1
-
11-27 0
-
05-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