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改革:踩着步点行动

发布时间:2019-08-30 06:20:15


  □本报见习记者 赵新乐 记者 袁舒婕

编者按 今年下半年以来,人们对央视《新闻联播》改版的讨论始终热度不减。11月8日,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在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上透露,改版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持续增长,而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亮相当天的节目收视率比今年前10个月高出19%。

近一段时间,、,其他广电媒体也在劲刮新闻栏目或者新闻频道的改版风。新一轮广电系统的新闻改革正在上演。本期《传媒周刊》的文章,期望为业界带来更多的思考。

张杨 绘

“邻家女孩”欧阳夏丹和“眼镜哥哥”郎永淳入驻《新闻联播》,在过去两个月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坊间口口相传的《新闻联播》明年改版也在日前举行的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上被央视证实。

10月8日,,这次继2008年改革之后的变动同样引起广泛关注。

除了“中”字头的这两大台,地方台近一段时间也改版动作不断。11月12日,浙江卫视举办改版发布会,增加多档新闻节目,将与吴小莉合作推出全新访谈节目;东方卫视改版后全天新闻播出长达5小时,在几档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也改变了传统的坐姿,加入站姿、移动等多种播报形态,穿梭于各个景区之间。

“新闻立台”——广电新闻改革正踩着步点行动,招招惹人眼。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媒体格局不断变幻的今天,发生在广播电视界的新闻改革似乎更像是一场保卫战,对过去的偏颇有所纠正也开启了一轮发展的新篇章。

谁触动了广电的神经

发生在广播电视领域的调整就像吃饭变换口味一样平常,这种调整我们称之为常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基于某种特殊情况下的改革。而在最近几年中,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每个行业变化不能不提及的重因之一,在与之息息相关的广播电视领域同样如此。于是,惹人眼球的新一轮新闻改革在广电系统纷纷启动。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现阶段促使中国广播电视进行新闻改革最直接的动因是来自新媒体冲击带来的压力。“过去,传统媒体里时效性最强的是广播,影响面最大的是电视。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广电无法赶超的。”

如果新媒体占据的仅仅是技术手段上的优势,那么,拥有广泛资源的广电媒体也大可不必如此惊慌。问题的实质在于,它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国传媒大学广播与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认为,、、频道优势,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传播力也远远不如从前。“如果不改版,依旧按照传统形式、陈旧面孔做新闻,失去受众背后更重要的将是影响力的减弱甚至话语权的丧失。”何苏六感慨道。

也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界的新闻改革更像是一场保卫战。,中国的广播电视原来单纯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在新媒体出现之后显然已经不能按照传统模式生存。广电媒体必须是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者,增加更多解读性内容、评论性内容,提供观点和分析,这也恰恰吻合了广播电视在新闻领域改革的初衷。他说:“不仅仅是人们习惯说的技术进步给电视特别是数字电视提供了更多的频道,使它们的市场竞争度加剧,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的竞争,互联网信息和互联网视频的竞争以及其他信息来源的获得,使得电视必须改变自己的定位逻辑。”

改革背后的政策支撑

在广电大幅调整的背后,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国家政策。

“中国新闻界所有积极的变化,。”提到近期广播电视的新闻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颇有感触。他认为,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新闻政策总体趋向开放、民主、透明和公开,这些变化不单纯是广电的自主行动和业务方面的表现,,这些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换了新面孔,衣服、发型有了新变化,字幕、制作等改变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背后隐含的推动力,是政府对于中国新闻界、广播电视界的关注和支持。”时统宇说道。

当前新闻战线正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记者接地气、体民情、。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于娱乐节目的控制以及广电领域对新闻节目大刀阔斧的改革,都使新闻主播年轻化、新闻评论内容增加、舆论监督力度加大,围绕着更加符合新闻发展规律展开,。陆小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然希望视听产品的生产提供能够更加符合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当然也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支柱性的产业,更能够为国民经济增长本身作出贡献。“从整体上看,电视变革是政策推动、市场推动、技术推动的结果,但政策推动因素更大一些。”

百舸争流更需要责任

不久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就是社会上讨论热烈、被称为引起“卫视地震说”的《意见》。在对中国广播电视现象跟踪报道多年之后,《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编辑部主任唐顺荣认为,“新闻立台”与《意见》的配合行动,似乎有了某种纠偏的意味。

近几年,中国电视荧屏以及广播节目娱乐成风的现状已经不容否认,而全民疯狂的背后则是整个社会道德缺失以及价值观的失控。何苏六提到,这些年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新闻受娱乐冲击很大,荧幕上体现出来的低俗、恶俗以及对道德、价值的忽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整体道德缺失、人文素质滑坡。当娱乐节目受到很多限制时,竞争的另外一块阵地就是新闻。时统宇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过去10年中,广播电视的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的表现以及对收视率、收听率的追求,都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在产业化和市场化当中出现的一种困惑和慌乱。“我们已经困惑和慌乱了10年,在新世纪又一个10年开始之时,中国广播电视从体制、政策到产业、节目、传播都应该有所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