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促传媒业又好又快发展——南方报业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9 19:51:15


做大做强传媒业,,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传媒人的孜孜追求,更是当下传媒人的历史使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体制,是利弊所系的关键因素,沿着既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法人治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正确方向的每一次体制创新,都必然带来传媒业的新一轮发展。反之,发展就会遇到障碍和阻力。当前,适应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创新体制,是促进传媒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体制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报业发展的自身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从未有过的新台阶。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崛起的大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与之相称,同时,大国的崛起也给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据了解,在美国每年评选出来的400家最富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日本所评选的400家最富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而中国的500强企业中,没有一家文化企业。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文化体制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是最根本的原因。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产业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克服阻碍发展的弊端和瓶颈,迅速实现做大做强,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

从报纸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形势来看,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新媒体一方面分化报纸的阅读人群,另一方面蚕食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加之对报业人才的争夺,这一切不仅使得平面媒体作为一个产业形态面临越来越严酷的生存危机,而且使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和残酷,行业内部优胜劣汰的进程日益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集团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以报业为代表的中国平面媒体的激烈竞争由浅而深地表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市场和产业链的竞争,是竞争对手之间在内容制作、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比拼;第二层次的竞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本,二是人才,三是机制,四是战略,谁的资本雄厚、人才充足、机制灵活、战略正确,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取优势。第三层次是体制的竞争,即组织制度的竞争。赢得上述三个层次的竞争,对于能否在行业竞争与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至关重要,而在所有层次的竞争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三层次——体制的竞争。有了良好的组织制度,能够派生出合适的机制,从而能够吸引和造就优秀的人才,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进而吸引雄厚的资本,通过具体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手段,最终形成竞争优势。没有良好的组织制度,势必对上述竞争因素的充分发挥产生严重的制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南方报业的发展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报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体制创新,不断突破体制瓶颈的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南方日报》就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框架内小心翼翼地探索制度创新的路子。我们尝试引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创新党报的办报理念和运营模式,改革对子报子刊的管理体制,有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党报的前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正是因为南方报业在既有的市场结构和政策环境下先人一步,敢于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发展。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原有体制的客观制约。例如,集团迫切需要发展新媒体,但钱从哪里来成了一个大问题,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事业扩展对资本的需求,而在既有的体制下无法有效打通连接资本市场的通道,只能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渠道;又如,南方报业被誉为中国传媒业的“黄埔军校”,这让我们既骄傲又无奈,这说明南方报业现有的用人机制还不足以有效地留住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现有体制下缺乏对人才的长期激励机制,缺乏留住优秀人才的“金手铐”,使得年轻人才容易被竞争对手用高薪挖走,尤其是在面对网络媒体争夺人才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说,南方报业在赛跑中之所以暂时领先,是因为我们比同行起跑稍快一点,而当行业环境和游戏规则面临改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挺立潮头、持续发展,跑得更快、更稳,取决于我们是否顺利实施体制创新。

因此,南方报人深刻体会到,当前我国报业传媒的文化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突破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瓶颈,借鉴其他产业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成果运用到文化产业,在确保党对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力领导的同时,建立有利于传媒行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打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顺畅通道,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