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书让我难忘

发布时间:2019-08-10 23:48:15


这一套书让我难忘

——谈“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

文/王建辉

我做过15年的编辑,编辑过数以千计的书,其中有一些书的内容是难忘的,其编辑历程也是难忘的,这些难忘的书中就包括“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这一套书。直到现在我还不时想起做编辑工作时的酸甜苦辣。

上世纪80~90年代,学术界与全社会出现了中国文化学热,怎样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是一部分文化学者所追求与探索的。共同的追求让我、萧兵及叶舒宪先生走到一起,共同商议要找到一条路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人类学方法,也就是第三重证据法,这层意思在我与他们两位合作署名的前言中说明了。我几乎没有用自己的名字与作者一起在书中写过文字,虽然不具名地在书中写过若干编辑性文字,包括前言后记,之所以要联名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做成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学派,从编辑的角度推动学术的前行。

一个奖牌

这套丛书中的第一本,是《楚辞的文化破译》。这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萧兵交来的几乎是一些文章手写复印件的剪贴与汇编,我把它整理成一本书,文稿字迹潦草,多数人无法卒认,可我对“肖体字”有一种天生的破解力。我的审稿单后来收入《优秀中青年编辑小传》所附的审读报告中,它是这样写的——

《楚辞的文化破译》审读意见

作者萧兵是淮阴师专教授,有“中国学术怪杰”之称,从事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涉猎很广,如神话学、民俗学、美学、比较文学等,有著作多种。

本书是作者用跨文化方法研究楚辞的总结性著作,其特点是:1.考据翔实,资料丰富;2.议论精彩,论断新奇;3.微宏观结合;4.富有批评精神。总之是一本很有功力的著作,出版后会有相当的社会效益,获一项大奖是很可能的。

由于我催稿较急,而作者又有许多其他的写作任务,故此稿整理时显得有点仓促,给我的审稿带来许多不便,我的工作主要是怎样使这部书稿质量更上乘一些,具体做了如下工作:1.调整全书框架,从原稿中抽出165个子目整理出详细的章节目录;2.原稿近3000页,90万字,有为数不少的错页,径予调整理顺;3.核对主要资料;4.就少数观点与作者商改;5.增加本书作为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附件,如英文内容介绍,有关评论文章摘要汇编;6.增选大量图片,计彩图8码12幅、黑白插图75幅;7.较为繁复的整体版式设计;8.最后与作者商定在此书基础上,向国际学术前沿靠近,用人类学方法来破解中国文化,将此书列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第一种,以上这些审读工作共计用去我半年的工作日。

此稿我审阅较认真,但稿件内涵太丰富,太广大,不易把握,可能还有个别问题尚须编辑看样时解决。先发稿。

1991年1月4日

记得在编辑过程中,萧兵先生到武汉来时,我去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旅馆见他,用自行车把他接到出版社,在汉口新育村的老办公楼里,那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栋建筑。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把他引到办公楼里,并指着嵌进墙里的中南人民出版社的铭牌,告诉他这是文物了。大楼星期天是断电的,他一个人关在大楼里解决我审读中提出的问题,我从家里做饭给他送去,直工作到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