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拍卖行业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2-13 08:05:15


:有效 发布日期:2010-11-04 生效日期: 2010-11-04 发布部门:
发布文号: 商办建函[2010]1497号

  


  (商办建函[2010]14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拍卖行业信息报送工作,我部制定了《拍卖行业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拍卖行业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拍卖行业信息报送工作,明确拍卖企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的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拍卖企业是指根据《拍卖法》、《拍卖管理办法》等规定,依法经批准设立的拍卖企业。

  

  本办法所称拍卖行业协会是指接受本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拍卖企业信息催报、核实及汇总等工作的地方拍卖行业协会。

  



  

  第三条  拍卖企业应当认真履行信息报送义务,真实、按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信息。

  

  拍卖企业报送的基本信息、经营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拍卖企业报送的各类信息。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拍卖企业的信息报送和监督核查工作。

  

,承担信息催报、数据核查及分析等工作,,可发布全国拍卖行业数据及研究报告。

  

  条件成熟的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可委托拍卖行业协会承担本地区企业信息催报、核实及汇总等工作。

  

  第五条  经依法批准设立的拍卖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应于每月6日前(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下同)报送本企业的基本信息、上月经营信息。

  

  拍卖企业当月没有开展经营活动的,也应当按时报送信息,相关经营数据填报为零。

  

  第六条  拍卖企业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后统一报送。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要求本地区拍卖企业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报送信息。分支机构填报的信息可单独查询,不纳入本地区及全国信息报送汇总结果。

  

  第七条  拍卖企业填报经营信息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成交额、佣金额、营业税额、企业所得税额等的金额单位为万元(人民币),保留两位小数;

  

  (二)成交额、场次按照当月实际发生情况填报,佣金额、营业税额、企业所得税额按照当月实际收取或缴纳的金额填报;

  

  (三)房地产包括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

  

  (四)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机动车牌照、冠名权和特许经营权等财产权利;

  

  (五)文物艺术品包括近现代艺术品;

  

  (六)发布多次公告举办相同标的拍卖会的,拍卖场次填报为1次,举办多次拍卖会拍卖相同标的的,拍卖场次填报为1次;

  

  (七)政府部门包括国土资源、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单位;

  

  (八)同一场拍卖会拍卖不同类别标的的,场次在成交额比例最大的类别填报1次,单项类别标的的成交额比例不超过90%的,成交额、佣金额应按照不同类别逐一填报,单项类别标的成交额比例超过90%的,可以按照该类别集中填报;

  

  (九)两家以上拍卖企业联合举办拍卖的,拍卖场次由主办拍卖企业填报,成交额、佣金额由参加联合拍卖的拍卖企业按照各自约定的数额分别填报。

  

  第八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应当组织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于每月10日前完成上月数据的审核工作,并汇总锁定数据。数据汇总锁定后,拍卖企业不能修改或补报数据。

  

  拍卖企业报送的数据有误,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尚未汇总数据的,可以由拍卖企业自行修改更正;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已经汇总数据的,拍卖企业可以向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申请撤销汇总,或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申请直接修改更正;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已经汇总数据的,拍卖企业可以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申请撤销汇总。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每月对全国拍卖企业报送的数据汇总锁定。数据汇总锁定后,拍卖企业报送的数据不能修改。拍卖企业发现报送数据确有错误的,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息系统内部邮件等方式将有关情况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备案。

  

  第九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行业协会、拍卖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并通过信息系统填报或纸质填报等方式报送联系人信息,建立联系机制。

  

  第十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将未按时报送信息的拍卖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及时督查,并将拍卖企业报送信息的情况作为监督核查及企业资质评定的重要参考。

  

  第十一条  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