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9-08-13 13:20:15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受专利、技术、标准的影响非常深刻,遵循了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因此,必须把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发掘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且能够实现突破的若干重点技术方向。充分利用现有专利技术资源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
对此,韩俊表示,工信部将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选好技术突破口。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重点跨国企业专利布局情况,专利的被引用状况,技术标准中的专利纳入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发掘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从而指导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避开侵权风险较高的技术领域,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专利资源,指导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生成更好的专利技术,增加竞争中进行交叉许可的可能性。
据介绍,为了提高专利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工信部将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两部门的专利综合管理资源和产业管理资源,选择特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领域联合开展专利分析,发布专利分析报告。还将结合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地方工信、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基地企业联合,结合基地、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特点,开展专利分析和指导联合创新等工作。
加强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关联,重大专项的技术突破决定着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工信部参与7项。韩俊介绍说,近两年,工信部加强了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细则,完善重大专项的激励机制,力求重大专项的技术突破和知识产权产出。目前“核高基”重大专项截止去年12月已经申报发明专利2123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中我国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Advanced获得国际通信产业界广泛支持和认可。
他表示,在此基础上,今年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在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中部署针对重大专项的专利分析、战略研究和知识产权评估等工作,梳理摸清各专项的专利申请状况,掌握重大专项的专利申请进展情况,发现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以及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投入、产业化及相关动态调整。同时,注重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好专项,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以重大专项的突破带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
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的互动发展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以自主制定标准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体工作涉及以下方面:
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联合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实现标准的突破。加强对技术标准中知识产权处置的研究,积极探索标准中专利池的建设与运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实施应用力度。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内标准推向国际,提升我国企业在标准实施和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鼓励和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引导科研单位、高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向企业转移。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去年全国科技进步奖项目评审中,大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此外,国家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重点方向中,生物医学工程、航空产业、轨道交通、卫星应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先进环保、高效节能等领域发明专利国内占到了九成以上。
但同时,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等。对此,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孟宪棠提出,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要加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协调,特别要强化科技重大专项、产业重大创新工程和知识产权布局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要鼓励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知识产权,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要积极研究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鼓励企业联合构筑专业联盟,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引导开发和运用具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
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支持企业主体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
最新资讯
-
08-22 2
-
08-11 0
-
01-11 0
-
08-14 1
-
11-19 0
-
08-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