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交易平台:让金子闪出金色的光芒

发布时间:2020-05-19 21:12:15


“56万元,成交!”拍槌落下的一刹那,知名作家黄亚洲的作品《建党伟业》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首届版权拍卖大会上的最高价。版权拍卖作为一种新颖的交易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到场交易商的认可。国内版权交易由私下转让,走向透明、公开、竞价的平台已经是大势所趋。拍卖场、版权交易中心、版权交易所等多平台的初步形成,为版权交易划分了新的格局。  
  首届版权拍卖超六成
  “25部参拍作品,114.7万元总成交额,60%的成交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总经理曾繁文确定了最终的拍卖数据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个结果不能说很好,但已经很让我们满意了”。

  整个拍卖过程中,财经类图书表现最为抢眼,参与拍卖的5部财经类书稿全部成功拍出。尤其是刘世英的作品《百年沉浮迪斯尼》,以1.2万元的起拍价,经过十几轮的竞价,最后以4.5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的4倍。而著名影视剧作家黄亚洲的《建党伟业》起拍价为40万元,经过多轮竞价之后以56万元成交,是所有作品中成交价的最高价。

  谈起为何选择拍卖这种方式进行版权交易时,曾繁文向记者表示,版权拍卖仅是近年来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促进版权交易的尝试之一。同时也是对之前为期5个月的“中国首届版权拍卖大会”线上拍卖的一个总结,在线上拍卖活动中合计2000余件作品在网上进行了竞拍,300多家版权机构参加竞买,其中北京君之路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漫画作品“小学徒”以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签约。  
  版权交易“暗流涌动”
  版权拍卖是版权贸易市场发展的一个侧影。长久以来,国内版权交易市场还处于相对简单的“私人交易”。“以图书版权为例,目前版权交易大多数是作家本人和出版社、出版公司个体之间的行为,真正能在公开化平台上交易的版权作品数量虽大,但并非主流。”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史翔向记者表示,用个成语形容就是“暗流涌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版权市场上“二八分化”严重。目前市场上只有两成的作品能畅销,这部分版权基本上是名家大作、畅销作品。而八成的版权属于非知名的作品。史翔介绍,这就出现名家大作基本上已经私下被各自熟悉的出版商预订,根本不用放到公开的交易平台;而大部分非知名的图书版权出版无门,四处流动。其中,很多作品进入了版权交易中心等版权交易平台,但少有卖上价的作品。

  “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如何让这八成的版权作品,通过公开的平台实现自己价值,同时也为整个版权市场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平等的交易氛围。”曾繁文表示,打破这种“暗流涌动”现状的首要措施,就是信息的公开和对称。不久前,以打造版权交易信息平台为目的的国家版权交易网也上线了,这一平台将为大量的版权作品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让买卖双方达到信息对称,为发掘优秀版权作品提供机遇。

  “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大部分的版权作品能够得到展示,让优秀的版权作品实现价值。”曾繁文说。  
  多平台竞争格局初现
  版权交易“二八现象”严重,版权平台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作为出版商,我们当然希望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发掘优秀版权。”史翔无奈地表示,由于缺乏成熟的平台,出版商一般只能通过两个渠道获取优秀版权作品信息,一是书评人的书评;二是一些资深文字期刊编辑的推荐,但渠道过于狭窄是出版商面临的共同难题。

  “拓展渠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曾繁文详细介绍道,年内将成立一个专门的版权资产评估机构,该机构设有专家委员会,通过一系列标准对申报到自己平台的版权作品做出价值预估。“每个版权作品都将获得认证,对优秀的版权作品将进行再加工和包装推荐,然后通过多方平台集中推荐。”与此同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还提供版权贸易企业孵化、版权信息发布和版权人才培养等平台功能。

  “这是我们这个大平台的优势。”曾繁文向记者说道,依托于人民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已经有多家版权贸易企业进入园区孵化,而由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出版的《中国版权年鉴》也是国内第一部权威的版权刊物。

  不仅是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目前国内版权交易平台也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在北京,就有国际版权贸易中心、北京产权交易所,年内挂牌的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将通过权益拆分的全新模式进入版权贸易领域。国内版权贸易多平台竞争格局初步显现。

  “多平台合作也是发展趋势。”曾繁文表示,平台之间既有竞争,也应该有合作,“不排除我们将自己平台上的版权,放到其他平台更擅长的领域去做,形成优势互补”。

  “我们乐于参与到版权贸易平台的交易中去,前提是平台能提供完善的中介服务、优秀的版权作品。”但同时,史翔也对此表示了谨慎态度,“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平台还不具有吸引出版商的能力,只有等到平台真正能够挖掘出一批精品版权作品时,出版商才会考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