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举行活动实践大质检机制
发布时间:2019-08-13 08:38:15
7月5日,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太原市组织召开了2010年“3•15”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工作座谈会。16个省(区、、质检机构负责人与会介绍了各地质检工作情况,并就新环境下质检工作的新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建议。
,今年质检活动与往年相比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从质检对象上来说,检测范围大大增加,不仅着重于书、报、刊印制等传统项目的质检,还与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增加了文化用品及玩具外包装质检、出版内容的编校和审读,特别是出版产品环保质量指标也被纳入此次质检范围。从质检体制上来说,新挂牌的总署质检中心实施大质量管理的理念,工作圈从原来单纯的出版物印制质量监督检测,扩大为出版物质量的检测、鉴定和内容审读等工作;在总署领导下,突破传统质检管理方式,从原来的为总署各业务司进行管理提供质量数据,变成了大质检工作的组织协调者,并正在摸索开拓新的工作方式,开辟质检工作的新局面。此次“3•15”质检活动,即是此新工作机制下的一次新的实践。
“3•15”质检活动开展3个多月以来,从16个地区反映的情况来看,活动时间过半、任务完成大半,大部分省(区、,还增加了对少儿类图书、报纸、期刊编校质量的检查和对光盘、磁带的抽样检查。质检中心新购环保质检设备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开始投入运行。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捋顺协调各部门关系,质检活动开展得深入、顺畅。机制体制一直是质检工作的一大障碍,通过“3•15”活动,不少地区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观,树立了质检工作的威信、提高了工作地位。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省,都在机构、体制、经费、工作内容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在新的质检环境下,各地质检工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亟须沟通指导,代表们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质检涵盖面扩宽后,各地人才配备、专业设备有些短缺。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体制及经费保障,不少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沦为概念。目前,全系统只有总署质检中心与上海质检站配备了环保质检设备气相色谱仪,,相关工作将受业外环保检测机构排挤甚至替代。虽然质检活动方案确定了相应的质检依据,但由于设备短缺和新扩检测范围等原因,不少单位仍呼吁规定精确和统一的质检标准,并对各地质检人员统一培训。总署质检体制变化后,全国32个质检机构仍有半数设在印刷管理部门下,体制五花八门,一些地方质检机构仍不健全,个别边远地区质检人员对如何在无编制、无场地、无经费的“三无”状况下深入开展工作表示迷茫。各地建议提前半年对下一年度“3•15”质检活动发出通知,以便各地及时申请财政支持。
在座谈中,2010年质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总署质检中心主任齐相潼谈到,未来,总署质检中心将在组织、协调、指导和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形成新的工作模式,成立印装、光盘、编校、审读等多个专家委员会。他谈到,将对地方质检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协同一些质检机构共同开展一些工作,重点帮扶一些地区的质检机构。他表示,将依靠各类专家委员会和各地质检机构共同实践大质检,建立和完善出版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会议对“3•15”质检活动下半段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并透露,将在10月召开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会上将公布“3•15”质检活动检测结果,对质检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同时成立全国出版产品质量专家委员会。
,2010年质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等与会座谈。(记者王凌)
,今年质检活动与往年相比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从质检对象上来说,检测范围大大增加,不仅着重于书、报、刊印制等传统项目的质检,还与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增加了文化用品及玩具外包装质检、出版内容的编校和审读,特别是出版产品环保质量指标也被纳入此次质检范围。从质检体制上来说,新挂牌的总署质检中心实施大质量管理的理念,工作圈从原来单纯的出版物印制质量监督检测,扩大为出版物质量的检测、鉴定和内容审读等工作;在总署领导下,突破传统质检管理方式,从原来的为总署各业务司进行管理提供质量数据,变成了大质检工作的组织协调者,并正在摸索开拓新的工作方式,开辟质检工作的新局面。此次“3•15”质检活动,即是此新工作机制下的一次新的实践。
“3•15”质检活动开展3个多月以来,从16个地区反映的情况来看,活动时间过半、任务完成大半,大部分省(区、,还增加了对少儿类图书、报纸、期刊编校质量的检查和对光盘、磁带的抽样检查。质检中心新购环保质检设备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开始投入运行。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捋顺协调各部门关系,质检活动开展得深入、顺畅。机制体制一直是质检工作的一大障碍,通过“3•15”活动,不少地区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观,树立了质检工作的威信、提高了工作地位。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省,都在机构、体制、经费、工作内容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在新的质检环境下,各地质检工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亟须沟通指导,代表们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质检涵盖面扩宽后,各地人才配备、专业设备有些短缺。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体制及经费保障,不少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沦为概念。目前,全系统只有总署质检中心与上海质检站配备了环保质检设备气相色谱仪,,相关工作将受业外环保检测机构排挤甚至替代。虽然质检活动方案确定了相应的质检依据,但由于设备短缺和新扩检测范围等原因,不少单位仍呼吁规定精确和统一的质检标准,并对各地质检人员统一培训。总署质检体制变化后,全国32个质检机构仍有半数设在印刷管理部门下,体制五花八门,一些地方质检机构仍不健全,个别边远地区质检人员对如何在无编制、无场地、无经费的“三无”状况下深入开展工作表示迷茫。各地建议提前半年对下一年度“3•15”质检活动发出通知,以便各地及时申请财政支持。
在座谈中,2010年质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总署质检中心主任齐相潼谈到,未来,总署质检中心将在组织、协调、指导和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形成新的工作模式,成立印装、光盘、编校、审读等多个专家委员会。他谈到,将对地方质检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协同一些质检机构共同开展一些工作,重点帮扶一些地区的质检机构。他表示,将依靠各类专家委员会和各地质检机构共同实践大质检,建立和完善出版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会议对“3•15”质检活动下半段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并透露,将在10月召开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会上将公布“3•15”质检活动检测结果,对质检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同时成立全国出版产品质量专家委员会。
,2010年质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等与会座谈。(记者王凌)
最新资讯
-
08-17 1
-
08-15 1
-
08-23 0
-
08-06 1
-
08-20 1
-
08-13 0